金针菇是中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肉质鲜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白色金针菇以其鲜嫩柔软,色泽极佳而鲜销海外。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了解其生长特点,掌握种植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1、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
白色金针菇大多数属低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在18-20℃,菇菌形成适温6-8℃。因此,白色金针菇一般适宜从10月到翌年3月上旬栽培出菇。
2、培养料的配制
培养料优选是木屑和米糠。木屑以细碎的柳、杉木屑最为合适,使用前最好进行一年以上的堆积处理。在堆积过程中要经常浇水,以保持木屑潮湿,以除去木屑中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木屑的粗细比例要合理:一般直径为2-3毫米的占20%,1-2毫米的占40%,小于1毫米的占40%,粗木屑多,培养基宜干,细木屑多,通透性差,影响菌丝生长速度。米糠中含有白色金针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养分,但含淀粉多的米糠和脱脂米糠已经变质,尽可能不要用。木屑与米糠的容积比为3:1,每立方米混合料加水350千克左右,培养料含水量63%,培养料要搅拌均匀,使之充分湿润。
3、装瓶灭菌
用800毫升的塑料瓶装料,大约每瓶装料480克。培养料表面要压实,并保证每瓶装入的培养料相等,松紧一致,高低一致,这是将来发菌一致,出菇同时,菌柄长短一致的前提。
瓶盖封好后,应立即进行灭菌消毒。放置时间太长(夏天2-3小时)就会发酵,灭菌可采用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两种。常压灭菌,料内温度达到98℃以上后,保持4小时,高压灭菌,料内温度达到120℃持续70分钟,灭菌完成,瓶子趁热放在经消毒的冷却室中,冷却至25-20℃,及时接种。
4、接种
一般是在无菌室中进行,菌种与培养料的比例为1:50。菌种要求盖满培养科表面,这样能使菌丝生长均匀,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5、菌丝体培养
将接好种的菌瓶及时转入培养室,温度应控制在18-20℃,空气湿度应为60%-70%,每平方米摆放390瓶,一般菌丝体在约2天内开始萌动。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次30分钟,20-25天后,金针菇菌丝即可长满菌。
6、搔菌
所谓搔菌是利用搔机(或手工)去除老菌种块和菌皮,这是促进菌丝发生厚其的重要措施,通过搔菌可以使子实体从培养表面整齐发生。在一般情况下应先搔菌丝生长正常的瓶子,再搔菌丝生长较差的。若有明显污染以不搔为佳。搔菌有几种方法,平搔、刮搔和气搔。平搔不伤及料面,只把老菌扒掉,此法出菇早,杂数多;刮搔跳老菌种和5毫米的表层料(适合锯末)一起成块状刮掉,因伤及菌丝,出菇晚,朵数减少,一般不用;气搔是利用高压气流把老菌种吹掉,此种方法最简便。
7、催蕾
搔菌后,应及时进行催蕾处理。此阶段的温度应控制在12-13℃,给予足够的低温刺激,以促进原始的形成。但是,在前3天,应保持90%-95%的空气相对湿度,以恢复菌丝的生长。由于呼吸转旺,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所以在菌丝恢复生长后应逐步加大通风,同时应防止表面干燥,用增湿器进行增湿。在催蕾时,每平方米叠放240个瓶子。大约7天左右,可以看到鱼籽般的菇蕾,12天左右便可看到子实体雏形,催蕾结束。
8、均育和抑制
均育是抑制处理的过渡阶段,室温应控制在8℃左右,空气湿度为85%-90%,空气环境力求接近自然状态,以促菇蕾在低温环境中分化分枝。当菇芽长到1厘米时,转入抑制阶段,将温度调节到4-6℃,空气湿度为85%-90%,二氧化碳浓度为0.10%以下,同时给予吹风和光照(每天2-3小时),促使金针菇菌柄长度整齐一致,组织紧密,额色乳白。抑制主要是用微风对准子实体吹拂。每平方米放置150瓶。在低温和冷风吹拂下,虽然子实体生长缓慢,但很整齐、强壮,坚挺。当子果实体长出瓶口3厘米,即可套上筒,转入生育室。
9、生育与采收加工
生育阶段的室温应控制在8-13℃,空气湿度为75%,光线以黑暗为主,每平方米放置200瓶,待子实体长至13-15厘米,菌盖直径达0.50-1厘米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将菌柄基部和培养基连接的部分、培养基、生长不良的菇剔除,并根据市场要求进行包装,一般用聚乙烯袋抽气密封小包装,每袋100克。
来源:中国农产信息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