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完成新一轮修订,8月20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北京发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编写,2004年正式推出第1版,迄今已完成3次修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的修订由20多位专家历时8年倾力打造而成。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和大字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发布)(1)

第4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单字12000余个、词目72000余条、例证80000余条。词典设立5400多条“小手提示”,重点指出字形、字音、字义及用法上的易混、易错之处。除了继续严格贯彻落实《通用规范汉字表》《汉语拼音方案》《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等多项既有规范文件或标准外,还根据新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1、反映时代新气象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修订始终坚持以体现人民日常生活的新气象、新创造、新进展为原则。2010年,“微博”“低碳经济”还是时髦事物,第2版修订时便将其收入;2014年修订时,彼时迅猛发展的“网购”被增补其中;到了第4版修订,“网红”“群聊”“群主”“脑补”“脑洞”“初心”“移动支付”“互联网 ”“反腐倡廉”“顶层设计”“新常态”“自由贸易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凝心聚力”“底线思维”“最后一公里”等反应新时代气息的新词汇扑面而来。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和大字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发布)(2)

2、反映文化新传承

在新时代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新版词典还增补了“见贤思齐”“文以载道”“三省吾身”“法不阿贵”“囊萤映雪”“乡梓”“束脩”“举隅”“竹枝词”等传统文化词语。同时鉴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呼唤,此次修订在保持普通话音系完整性的同时,流露出“为文脉留一音”的人文情怀,保留地方方言读音。如“房”字提示“在‘阿房宫’中读pánɡ”;“六”字提示“用于地名‘六安’(在安徽)、‘六合’(在江苏)等时,当地人读lù”。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和大字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发布)(3)

3、反映法治新进程

伴随着法治意识的提升,第4版把第3版中的“犯罪人”改为“涉案人员”;有些原来释义区别性不十分准确的法律用语,在新的法律、法规有了明确定义后,也一律“依法”处理。像“扶养”“抚养”“赡养”这3个词语,便根据民法典修订了释义,更换了例句。

编写修订词典的过程堪称一场词语界的“选秀大赛”,不同的是,不是人气高就能“出道”。词典修订主持人李行健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收词标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是否在流传使用并稳定下来,二是能否进入群众的舆论生活,并具有一定品位。因此,并非所有网络用语都能入选,这是因为流行的未必都能成为经典,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文化自信正伴随着民族复兴的脚步逐渐回归,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骨血,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文明使用也越来约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和大字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发布)(4)

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强化对互联网等各类新媒体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坚决遏阻庸俗暴戾网络语言传播,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

2022年7月13日,微博管理员发布社区公告,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维护文明健康的社区生态秩序,平台将对利用谐音字、变体字等“错别字”发布、传播不良信息的违规行为开展集中整治。无独有偶,7月下旬,抖音发布《关于创作规范表达的说明》,首批梳理了50个被高频使用的词语,希望广大用户减少不规范表达的使用。

当前,针对一些不规范的用语书写与表达,网络平台和政府正在发力。而作为普通民众,要增强自律,不论是在日常还是在网络上,都要把握好语言使用的尺度,形成文化自觉,充分展现中华语言文化魅力,向不规范、不健康、不文明的用语说‘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