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问题是人类的终极问题,人类的活动有两大目的,一是维持生命的存在,一是探索生命的意义。

围绕这两大目的人类所有活动都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对外在世界的研究,另一类是对自身世界的研究。

真正的易经格局(易经与四维人生)(1)

对外在世界的研究包括迷信、神学以及科学,这些学说的产生都是人类对观察到的外在世界现象的解读,比如雷电,迷信的人相信雷电是坏人报应的降临,神话中雷电是神在作法,而科学中雷电则是电子云的碰撞。

对自身世界的研究包括迷信、神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这些学说的产生都是为了解读人自身的来处、去处、存在、关系、目的、意义。

《易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一本书,它是中国文化之源,它既包括了对外在世界的研究,也包括了对自身世界的研究。

《易经》对外在世界的研究内容存在“象”中,“象”包含了朴素的世界观,具有严谨的理性基础,本可以成为科学的源头,但在后世的发展过程中偏离了理性。

对人类自身世界的研究是《易经》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内容就是卦辞、爻辞所讲的内容,也是以孔子为代表的“易理派”所阐述的内容,它包括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军事学、管理学、心理学等。

对于《易经》而言,它是一本解读人自身的存在、关系、目的、意义的书,但它并不解读人类的来处和去处。

真正的易经格局(易经与四维人生)(2)

人的物理性的来处和去处都是非生命的物质,人的理性的来处是虚无,去处是统一。人的生命是由物理性肉体和理性的思想共同组成的,肉体存在的目的是生存和繁衍,思想存在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肉体更好地存在,其次是探索生命的意义。

所有关于生命的解读都必须建立在生命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四维时空之内,超越了四维时空的解读都是妄想和臆测。解读需要理性,而理性属于四维时空的,它是建立在四维时空之内的事物之上的,任何对四维时空之外的解读都是非理性的,所以,非理性的迷信和神学首先需要建立 “信仰不能质疑”的基础。

有鉴于此,《易经》不同于宗教,它对人生的解读只限于此生,没有前生,也没有后世,“元亨利贞”就是《易经》的时空界限。

真正的易经格局(易经与四维人生)(3)

生命从起点到终点就是道,两点之间的信息总和就是人生,它包括了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宽度。

空间信息包括了行动范围和影响力范围。行动范围取决于个人的意愿和科学的发展水平;影响力的范围取决于个人能为他人带来的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收益。

时间信息包括肉体存在的时间和精神存在的时间。肉体存在的时间是有限的,长不过百年,没有人能逃得过,但精神存在的时间却完全不同,“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二千多年来,孔子的精神至今依然放着光芒。

肉体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有着不同的追求目的,肉体存在的追求目的局限于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层次上,精神存在的追求目的首先包括了社交、尊重的需求层次,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进取,达到自我实现和超越的需求层次。

精神存在的时间取决于思想体系的目的和理性终点之间的距离。思想体系的目的越接近理性的终点,那体系就具有更广的空间和更长的时间,轴心时代的思想家们至今依然对人们具有影响,就是他们的思想体系在空间上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在时间上更接近理性的终点。

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路就是人生之路,在人生之路上,每个人都从物理性的起点走到了物理性终点,但并不是每个人能从理性的起点走到理性的终点。

真正的易经格局(易经与四维人生)(4)

对于路人而言,方向是首要的,速度是次要的,如果方向错误,速度就无关紧要。现实社会中方向性的错误已成为了主流,人生的目的已经迷失,价值化成为了人生的目的,地位、名誉、财富成为了价值化的标尺。

地位、名誉、财富都是功利主义的产物,功利主义以价值化的标尺将人进行了分类,而功利主义所谓的成功是典型的把人生的目的停在了人生的半途,追求肉体存在的需求满足,却忽略了精神的需求满足。

每一个人的肉体是有差别的,但精神是没有差别的,同生命物理性的去处一样,不同的生命其精神的去处是统一的。

伟大的思想体系其人生的目的都是统一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道、释,其人生的目的也是统一的。佛教的目的就是“成佛”,道教的目的是“得道”,儒家的目的是成圣,《易经》的目的就是成为 “大人”,“成佛”、“得道”、“成圣”、 “大人”,其核心都是将理性提升至“统一”,达到无上境界。

佛教的时空概念中有四维时空之内,也有四维时空之外,其中禅宗的佛是时空概念是四维时空之内的概念,而净宗的佛是四维时空之外的概念。

四维之外佛的存在的假设就是对在生命过程中达不到目的的人给与挽救的办法,借助于其它未知的外在能量达到目的,这个未知的外在能量就是阿弥陀佛或上帝。

《易经》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的思想体系简洁而自信,没有四维之外的上帝存在,自己就是自己的上帝,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上帝,就能成为上帝。

真正的易经格局(易经与四维人生)(5)

人生就是成为上帝之路,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路,这个路就是人生之路。

人生之路如同佛教的比喻法船,目的地是彼岸,两岸之间的河流就是道,每个人的经历就是人生,到达彼岸就是达到目的,佛教讲有八万四千法门,就是有无数条法船,不一样的地位、名誉、财富的人一样可以到达彼岸。

这个彼岸并不需要肉体的消失才能到达,成为“大人”就是到达了彼岸。《易经》中的 “大人”并不是四维时空之外的神,他是神一样的人,“天人合一”的人。

这就是《易经》的核心思想,也是《易经与四维人生》的核心思想。

【原创文字,盗用必究!欢迎阅读、点赞、转发、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