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党章规定和党中央统一部署,全国38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了2296名党的二十大代表。党的二十大代表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具有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是经各级党组织逐级遴选产生,肩负着9600多万名党员、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重托,凝聚着全党的意志,承载着人民的期望,将光荣地出席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中很多是来自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党员。本栏目重点介绍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代表的先进模范事迹,以学习和弘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
达坂城的风,一年吹一场,从春刮到冬。在过去,这是让人打颤的寒风;在新能源时代,这是宝贵的资源。
武钢是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从新疆达坂城起步,见证了我国风电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他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国产风机,研发出全球领先的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他掌舵金风科技20年,把一个资产300万元的小企业打造成总资产1240亿元的中国风电行业领军企业。
35年间,武钢深耕风电行业,没有停止追风的步伐。
1987年,29岁的武钢放弃稳定的教师职业,接任达坂城风电场场长。此时的中国风电产业才刚刚萌芽,达坂城也只是边陲的一块试验田。说是场长,其实电气、液压、机械样样都得干,冒着生命危险爬风机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一年300天,武钢都在风电场,对风机的脾气和哪里容易出故障了如指掌。
在高高的风机上,年轻的武钢常做的两件事就是做梦和仰望星空,3个梦想逐渐在他心里萌生:在达坂城安装成百上千台风机,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风机,实现国际化。
在日常工作中,武钢做着各种尝试和准备:在设备采购上,刻意采购不同企业的产品,研究每台风机的特点和原理;在技术储备上,列出许多课题,让每个团队成员都参与研究,其中不少都是当时高校甚至国家的重点研究课题;在员工培训上,把员工输送到国内外参观学习,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授课,还举办了全国风电培训班。这些积累为日后研发风机奠定了坚实基础。
望着达坂城建起的宏伟壮观的风电场,武钢并没有高兴太久。在行业发展初期,我国风机都依靠进口,价格高,故障率高,维修成本高。受制于人的状况深深刺激着武钢,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造出国产化风机。
“当时,国外的朋友劝我,按照中国工业的现状,风力发电机的五大核心部件结构非常复杂,你们是造不出来的!”可武钢心想,如果长期依赖进口,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就会受到影响。
武钢担任项目负责人,率先开启了国产风机的研制,并被科技部列入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研制过程中,他审核了上千张设计图纸,通过无数次组装、现场调试、运行,1998年首台国产600kW风机在达坂城风电场投入运行,整机性能和引进的风力发电机组相当。首台机组国产化率为33%,以后又陆续投产了10台机组,到第10台时国产化率达到了96%。
不服输的性格和对技术的痴迷驱使武钢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他不停思考,在中国市场,外资风电机组制造商市场份额高达89%,大多数风电场用的都是进口风机,跟随和仿制难以和国外先进产品抗衡。
2002年,武钢再次领衔,牵头承担国家“863”计划,自主研发兆瓦级失速型风力发电机组,后来又调整技术路线转为直驱永磁风机研究。
2005年4月,金风科技研制的1.2MW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在新疆达坂城风力发电厂试运行,这是国内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风机。
多年的摸爬滚打,练就了武钢沉着冷静、深思远虑的性格。他深知地处西北的金风科技长于研发,短在制造。金风科技管理团队创新推出“哑铃型”的运营模式,将前端的技术标准和原理以及后端的市场销售和服务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中间的制造环节采取市场外包的方式,让金风快速地打开了市场。
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和一系列政策支持,让中国风电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08年开始,风电行业出现过热的势头,一下涌现出70多家风机制造商。受政策趋紧、同行恶性竞争影响,金风科技连续8年的高速成长步伐放缓,市场占有率从2007年的25%跌至18%。此后几年间,中国的风电行业进入“低谷期”,出现弃风、风电设备制造产能过剩的情况,金风科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但此时武钢却依然乐观。他不断在企业内部给员工打气:“在行业冷下来的时候,正好也可以让我们自己冷静下来思考。我们要将以前取得的成绩都归零,继续保持过去艰苦创业的传统,苦练内功,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机遇。”
他带领金风人加大科技投入,迅速推出可以满足新时代市场需求,覆盖更广范围、更多元应用场景的系列新产品。随着一系列促进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规范陆续出台,全国的风电市场稳定下来,凭借先进的技术、过硬的质量和多元化战略,金风科技又重回龙头地位。
2022年金风科技全球累计装机超过4.5万台,容量超过89GW,业务遍布全球38个国家地区和国内30个省区市;连续11年保持中国风电装备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连续7年保持全球风电装备行业市场前三位,在中国风机出口市场份额中占比60%;申请5900余项国内外专利,参与31项国际标准和330项国内标准的编制修订。
起于风,但不止于风。
对于未来,64岁依然在追梦的武钢说:“我要通过技术创新的引领和产业推动,让风电的度电成本降得更低,把绿色能源送到全球千家万户。”
记者:王雪迎
统筹:刘世昕 杨月 牟昊琨
制图:刘蘅仪(实习) 高宇(实习)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出品
来源:中国青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