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最惨烈的战争以一敌百(抗美援朝战争纪实)(1)

辽宁省沈阳市抗美援朝纪念馆志愿军浮雕装饰建筑景观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战斗英雄,而在其中有不少人都是战时的狙击手,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神枪手张桃芳。而这些狙击手的出现其实和战争中后期志愿军发起了一项战术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便是著名的"冷枪冷炮"运动。

在1952年初夏的时候,志愿军和联合国军之间的战事陷入胶着状态。美军和志愿军对于战事的发展都处于观望状态,交战双方也开始了在板门店的谈判。这样的局势让双方长期处于战壕相持状态,没有展开大规模战斗的可能。

而在这样的局面下,志愿军提出了以零敲牛皮糖为宗旨的冷枪冷炮战术,那么这种战术的战果究竟如何,又涌现出了怎样的英雄人物呢?

抗美援朝最惨烈的战争以一敌百(抗美援朝战争纪实)(2)

上图——正在瞄准的志愿军狙击手

一、冷枪冷炮战术的兴起背景

在1951年四月底到六月中旬,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在三八线附近打响,这次战役中交战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战况异常惨烈。最终志愿军战士们虽然稳住了阵脚,扭转了第四次战役时的不利局面,但是己方的伤亡也是十分惨重的。而联合国军方面,也见识到了中朝联军的战斗力,开始重新评估战争的走向,这让双方转入了阵地战和高地争夺战之中。

抗美援朝最惨烈的战争以一敌百(抗美援朝战争纪实)(3)

上图——正在冲锋的志愿军将士

志愿军的将士们为了应付这种全新的战争局面,开始在山区构筑新的防御工事,最终他们建成了西起土城里,东至海岸高城,全长250余公里的防御工事,由于此时两军代表已经开始在板门店地区进行和谈,因此不具备开展大规模战斗的条件,志愿军战士便更多地依托工事来进行侦查等活动。

抗美援朝最惨烈的战争以一敌百(抗美援朝战争纪实)(4)

2020年10月25日,中国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众正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在双方进入阵地战僵持之后,美军为了压制志愿军的活动范围,日常对志愿军阵地展开炮火袭击。由于美军物资补给十分充足,他们甚至用五倍于正常炮击的弹药量来轰击志愿军的阵地,这让志愿军战士的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士气也遭到了一定的打击。

抗美援朝最惨烈的战争以一敌百(抗美援朝战争纪实)(5)

上图——联合国军的炮兵阵地

面对这种不利的局面,志愿军也提出一种全新的战略目标,即"零敲牛皮糖"战术,在战斗中集中优势打小歼灭战,积小胜为大胜,从而改变战争走势。那么在阵地战中,这样的战术要怎么实施呢?

由于美军对于志愿军阵地的炮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他们的士兵开始变得得意忘形,经常活动到志愿军阵地附近,并且通过各种手段对我军将士耀武扬威。面对这样的情况,志愿军战士终于端起了手中的步枪,用子弹惩罚了骄傲的敌人。就在战士担心自己的举动会遭到上级批评的时候,没想到却得到了首长的表扬,并要求他将狙杀美军的经验传授给身边的官兵。

而到1952年初的时候,志愿军司令部发出指示:

对于单个目标,也应组织以班的特等射手,专门寻求射击目标,这将给敌人甚大杀伤。

这条命令的发出很快得到全军将士的积极响应,以击杀落单或小股敌军为主旨的冷枪冷炮运动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二、志愿军中的神枪手

在冷枪冷炮开展之后,位于前线的部队立即将射击技术过硬的战士调集到前沿阵地上,让他们对在阵地前活动的敌军展开狙击。在冷枪运动刚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敌军对于这种战术并不熟悉,加上他们本来就有的轻敌情绪,让冷枪运动取得了极佳的战果,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射杀了大量美军士兵。

抗美援朝最惨烈的战争以一敌百(抗美援朝战争纪实)(6)

上图——坑道中的志愿军战士

幸存的美国士兵由于恐惧,有些人甚至不敢走出坑道去方便,只能用罐头将就一下,然后再将秽物扔出来。不过志愿军中的部分战士在打冷枪的时候也遭到了对手的还击,为了减少志愿军神枪手的牺牲,志愿军战士们又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战术,即为之前单人行动的狙击手配备两位助手,其中一人为观察员,专门负责寻找敌军中落单的士兵,而另一人则是掩护手,需要负责干扰敌军枪手的还击。

这种全新的战术不但提高了寻找目标的效率,还有效保证了神枪手们的安全,这让冷枪运动的发展迎来了高潮。

抗美援朝最惨烈的战争以一敌百(抗美援朝战争纪实)(7)

上图——上甘岭战役

当时冷枪运动最重要的战场就是大家熟知的上甘岭地区,许多知名的神枪手都在这里留下了辉煌的战绩。其中最出名的还是要数24军72师第214团3营8连战士张桃芳。这位入伍不过两年的小战士,在刚刚到达前线的时候对于狙击作战还不是十分熟悉,其射击的命中率也并不高。但是在班长等人的悉心教导下,张桃芳的射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1951年2月10日那天,张桃芳用九发子弹解决了七名敌军,这次成功的作战仿佛让张桃芳突然开了窍,他也一跃成为志愿军中最出色的狙击精英。在之后的20多天里,他用200余发子弹解决了71名敌人,这让他的事迹在全军范围内传开,再次推动了冷枪运动的发展。

抗美援朝最惨烈的战争以一敌百(抗美援朝战争纪实)(8)

上图——神枪手张桃芳

在张桃芳及其战友的神勇发挥下,他们让上甘岭的537.7高地变成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狙击棱线",美军的车辆在夜间行驶的时候甚至不敢打开大灯,足以看出冷枪战术对于敌人的威慑。

在开展冷枪运动之后,志愿军将士们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狙杀了超过一万名敌军,有效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并且压缩了他们的活动范围,为志愿军的侦查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以张桃芳为首的神枪手们,也成为了全军学习的榜样,这提振了志愿军将士的士气,对于战局的发展十分有利。

三、冷炮偷袭战果累累

除了利用神枪手进行狙击射击之外,冷枪冷炮运动中也提倡炮兵利用迫击炮等武器对敌人阵地的关键位置进行炮击,来破坏对方的防线并取得杀伤。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上不如美军,后勤供给也相对有限。因此和冷枪运动不同,志愿军总部对于冷炮的要求更为严格,他们提出了炮兵要争取用一百发炮弹消灭一百个敌人,即所谓"两百方针"。但是志愿军的炮兵战士们在这个要求上又一次提高了标准,他们提出了全新的一百天内用一百发炮弹解决一百个敌人,即"三百方针"

抗美援朝最惨烈的战争以一敌百(抗美援朝战争纪实)(9)

上图——志愿军使用过的迫击炮

在方针提出之后,炮兵们便开始利用单兵作战的方法频频对美军阵地发起进攻。当时志愿军能够使用的炮以迫击炮为主,这种炮虽然威力较小,但是搬运灵活适合隐蔽,无疑是最适合冷炮战术的武器。

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炮兵在架设迫击炮之前,一般会构筑起两个工事,其中一个为假工事,里面一般会放上稻草人和一些柴草,他们会引爆这些柴草来形成发炮的假象,吸引敌人的炮火轰击。在敌人开火之后,他们就会迅速确定敌人火炮的位置,再对其实施炮击。在得手之后,炮手们也绝对不会恋战,他们会立即转移阵地,寻找下一次进攻机会。

抗美援朝最惨烈的战争以一敌百(抗美援朝战争纪实)(10)

上图——战斗中的志愿军炮兵

除了打击坦克,碉堡,火炮等武器设施外,志愿军战士们还将冷枪和冷炮结合起来。他们会用炮弹打击美军的战壕,逼迫美军士兵跳出转移。在他们转移的过程中,狙击手就会用冷枪结果他们的性命,这种作战方式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让美军一直处在极为压抑的氛围之下。

在整个冷枪冷炮运动期间,冷炮战术不但消灭了大量敌人,还摧毁了数目可观的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抗美援朝最惨烈的战争以一敌百(抗美援朝战争纪实)(11)

上图——练习瞄准的志愿军炮兵

四、结语

在抗美援朝战争早期,志愿军和联合国军之间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战役,在这五次战役中,虽然志愿军的战果更加优秀,但是也付出了十分惨重的代价。因此在第五次战役之后,交战双方开始重新审视战争的未来发展,并且开始展开和谈。

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战士便投入到工事兴建和战略防守中,他们修建了坚固的工事,并以此为依托展开了新一轮战斗。这次战斗他们贯彻了零敲牛皮糖的战术思想,通过狙击和放冷炮的作战方式,对美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志愿军中的神枪手采用三人小组作业的方式,在前沿阵地狙击露头的敌军士兵,在几个月里便射杀了数万人,这给敌人造成了极重的心理负担,为我军夺回优势地位奠定了基础。

而在冷枪作战之外,志愿军炮兵还利用迫击炮等武器,对敌人阵地上的坦克火炮等重兵器实施定点打击,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后来他们更是将冷枪冷炮结合起来,"冷炮吓,冷枪杀"的战术让战壕中的美军闻风丧胆,很好地提振了志愿军的士气,为之后艰苦卓绝的上甘岭战役开了一个好头。

抗美援朝最惨烈的战争以一敌百(抗美援朝战争纪实)(12)

坐落在丹东市区的抗美援朝纪念塔


注:

本文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内容描述参考于《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故事集》以及纪录片《为了和平》。


了解更多历史故事,欢迎关注@清风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