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得安禄山率领十五万将士联合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号称二十万众,从范阳起兵,反叛朝廷。所过州县,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叛军很快打到河南河北,直接冲——长安、洛阳打来。

朝廷派出十一万精锐,竟然没有守住东都洛阳,安禄山在洛阳称帝。

唐玄宗李隆基活了多大岁数(唐玄宗李隆基最后的结局意外)(1)

天宝十五载(756年)的六月,安禄山的军队乘胜攻破朝廷二十万军队驻守的潼关。这下,长安彻底无险可守,暴露在叛军面前。但是,由于叛军进攻速度太快,部队集结需要时间,安禄山无法迅速占领长安,整整耽搁了十几天,给唐玄宗逃离长安留下足够的时间。

天宝十五载(756年)的六月十三日的清晨,天有微雨,老皇帝只带着高力士、杨贵妃、太子等少数几人冒雨悄悄从延秋门离开长安。中午,在咸阳望贤宫休息,皇亲国戚们饥肠辘辘,没有吃喝,杨国忠去街市上给老皇帝买了两只胡饼糙米饭充饥。没有餐具,皇子王孙用手捧着狼吞虎咽。第二夜逃到金城驿站,县令竟早已逃跑,驿中无灯,漆黑的夜里皇帝、太子、宫女、太监,胡乱躺着,相互枕着睡了一晚。

六月十四日,逃到了马嵬驿。跟随玄宗四十多年的禁军首领陈玄礼,忽然率军反叛,杀死杨国忠一家,逼迫玄宗处死贵妃,在群情激愤地将士们要挟下,年过七十的唐玄宗拄着手里的拐杖,一声叹息,对高力士说:你去请贵妃自杀吧。

唐玄宗李隆基活了多大岁数(唐玄宗李隆基最后的结局意外)(2)

失去爱情的唐玄宗情绪低落,让高力士草草将杨贵妃葬埋后,却找不到太子李享了。太子身边人报信说:“百姓挡路,拽着太子的马,围着太子不让他走,太子誓死要杀回长安去!”

玄宗此时心里突然明白,禁军哗变,原来是太子背后捣的鬼!唐玄宗管理朝廷一直采取各方力量相互制衡的手腕,太子李享也曾企图发动政变,被唐玄宗不动声色地把支持太子的官员一一剪除,孤立了太子。李享就装着懦弱一直蒙蔽唐玄宗,这次逃亡让太子李享抓住机会,设计杀掉杨国忠一家,逼死杨贵妃,大大削弱唐玄宗的力量,趁机逃出他老父亲的掌控之手。

唐玄宗李隆基活了多大岁数(唐玄宗李隆基最后的结局意外)(3)

正值叛乱危机,唐玄宗不及追究这一切是不是太子有意的策划,他一直重用的安禄山一边享受他给的一切荣华富贵,现在起兵反叛,让他作为皇帝丢失国都,已经丢了李唐皇室的脸,此时追究太子不孝的行为,是再次打他自己的脸。

唐玄宗仰天叹息,命令高力士将太子的家眷衣物一并送回去,还分给太子两千军士,让他好好珍惜百姓的愿望,转告太子说:“西戎北狄,我对他们都不错,你好好利用。”

唐玄宗带着剩下的皇室亲眷和卫士继续逃到了扶风驿站,护送他的士兵也一路开始陆陆续续逃离不少。恰时接到蜀郡进贡十万匹的春彩绸缎,玄宗让都分给士兵,让想离开的士兵可以回家赡养照顾父母。士兵感动,纷纷表示愿意跟随继续保卫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活了多大岁数(唐玄宗李隆基最后的结局意外)(4)

一路过剑阁至普安县,唐玄宗才从恍惚中回过神来,重新打起精神,颁布诏书,封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命他收复长安。

七月二十八日,到达成都。三天后,唐玄宗整理好落魄的心情,打起精神,在蜀都府衙向天下颁布诏书,向天下承认自己的过错和致歉,发奋重整河山,大赦天下。并命令自己其他儿子配合太子李享各自领兵杀向叛军,夺回李家天下。

话说太子带两千士兵从马嵬驿返回咸阳,一路经奉天(今陕西乾县)、永寿(今陕西永寿)到新平郡(今陕西彬县)想在此补给粮草。不料,当地太守听说安禄山兵锋已至,都已经弃郡逃跑,太子且怒且惧,带领手下昼夜奔驰三百余里,直到彭原太守在乌氏驿迎上太子,破衣烂衫的太子才有热菜热饭、干净衣服。从彭原(今甘肃庆阳市宁县)再折向西,到了平凉,才算暂时安全。

平凉的西面陇山(今六盘山)附近固原草场是太宗以来便繁盛的马场,可以提供军马。再往西是灵武(今甘肃灵武一带),朔方军的大本营。朔方军有兵十万、战马三万,实力仅次于范阳、陇右与河西节度使。唐军在各地节节败退后,朔方军立刻成了主力。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是唐玄宗掌握的力量,太子非常惧怕郭子仪会接到他父皇的密信,在此守株待兔。但是,太子已经无路可走,只能冒险去朔方。

唐玄宗李隆基活了多大岁数(唐玄宗李隆基最后的结局意外)(5)

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此时正在河北与安史叛军激战,知道了太子在平凉,立刻派朔方留后杜鸿渐带骑千人迎接保护太子,又派了好几拨人说服太子去灵武。这下太子李享才放心地带着在平凉马场与农家募集到的军马数万匹去了灵武。从此,太子以灵武为基地,带领郭子仪军收复长安。

在灵武,太子扈从——宦官李辅国给太子李享出了一个主意:立刻称帝,以此试试郭子仪等将领和军队的忠诚度,同时可以安定军心,名正言顺的收复长安。

七月十二日,太子继位为帝,改元天宝十五年为至德元年,并立即给唐玄宗一道“册命”,称唐玄宗为上皇,而这道“册命”是唐玄宗正式给太子下诏书封其为封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的第三天,这让唐玄宗诚恳威严的诏令,立刻成了自作多情的过期废纸!太子称帝明显不符合法理和程序,也就是不合法。

而当时,唐玄宗还有其他几个儿子也在领兵和叛军作战,特别是永王李璘、盛王李琦、丰王李珙等都是兵马强壮,带兵勤王。唐玄宗完全可以下令废除这个皇帝,命令其他儿子讨伐太子,但是,唐玄宗以社稷安危大局出发,“仁慈”地默认了这个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活了多大岁数(唐玄宗李隆基最后的结局意外)(6)

唐玄宗三天沉默不语,考虑再三,命令韦见素、房琯、崔涣等朝臣带着传国宝玺、玉册到灵武去,替新皇帝把这个空口白话的皇位坐实,并下了最后一道诏令,大意是:承认新皇,自称上皇,凡是军国大事让新皇直接做主,事后在传达给他。并说由于路途遥远,途中还有叛军占领的地方,老皇也可以自己做主处理一些事务,日后收复长安后,再正式全部移交皇位。

太子接到唐玄宗的“诏书”,又惊奇又为难。立即回复唐玄宗,收复长安后,要迎接他回长安继续做皇帝,他还是喜欢做他的太子。而唐玄宗这时已经70多岁,知道儿子假惺惺的,真实目的是在试探他。就回复说自己不回长安了,成都地方不错,就在此地安享晚年了,让新皇帝把剑阁道划给自己作为养老之地。

没过几天,老皇帝很快收到了新皇帝的第二封信:我十分想念您,请赶快回到长安来,让我尽人子的孝道。 唐玄宗立即明白是儿子不放心他了,但是担心父子不和,让天下人耻笑,何况新皇帝等于是给他下的旨令,又不能不执行,所以最终还是决定返回长安。

唐玄宗李隆基活了多大岁数(唐玄宗李隆基最后的结局意外)(7)

至德二年(757年)十一月,唐玄宗一行到达扶风,新皇帝派来的三千精骑包围了唐玄宗的队伍,命令唐玄宗的卫士立即弃甲解散,等于把唐玄宗押送到了咸阳唐肃宗李享的望贤宫里。

12月初,在望贤宫上演了一场儿子“尽孝”、假意退让皇位;父亲配合,“诚心”亲自给儿子黄袍加身的喜剧场面,从此唐代历史上出名的唐明皇被儿子软禁在兴庆宫里,直至郁闷老死!

史书记载:宝应元年(762年)唐玄宗病逝于长安神龙殿(兴庆宫),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尊号开元圣武皇帝。

唐玄宗在逃离长安时,阻止了太监内臣要烧掉国库粮草财物,宁愿留给叛军,说是希望减少叛军对长安百姓的残害;过渭河桥时,不让卫士破坏桥梁,说是要留给后期逃离的长安臣民。太子李享私自称帝等各种行为,他一再忍让,也是避免了儿子们的相互争斗,连累天下百姓受苦。从这点来说,老了的唐玄宗还是没有糊涂到底,是个不错的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活了多大岁数(唐玄宗李隆基最后的结局意外)(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