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杜牧的一首《题乌江亭》,感慨项羽不应该自刎乌江的同时,也赞美了江东子弟。荆楚大地,人杰地灵,三国时期江东也是人才辈出。今天不谈论文治武功,单聊颜值,梳理《三国志》中对吴国人物形象的记载,看看江东子弟那让人羡慕的英俊容颜。

孙策为什么与周瑜关系那么好(江东子弟多才俊)(1)

孙策——美姿颜,好笑语

因为孙策出身江东,而且骁勇善战和项羽一样,所以当时有人称孙策为“小霸王”。孙策除了勇猛无双,更是长得英武帅气。据《三国志》记载,“策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乐为致死”。意思是说,孙策长得好,喜欢说笑话,能听进别人意见,士民百姓都非常喜欢他,甚至愿意为他去死,这是何等的人格魅力

孙策为什么与周瑜关系那么好(江东子弟多才俊)(2)

周瑜——壮有姿貌

琅琊榜首,江左梅郎。汉末三国是一个人才井喷的时代,孙策还有最好的兄弟周瑜。据史书记载,这两人年龄相仿,意气相投,都是大帅哥。江东的百姓都不称呼他们的名号、官职,而是用爱称称他们为“孙郎”、“周郎”,可见其人物之风流倜傥,堪称江东“双俊”。

孙策为什么与周瑜关系那么好(江东子弟多才俊)(3)

太史慈——美须髯

太史慈忠烈无双,和孙策两人化敌为友,也是三国时期的一段佳话。太史慈的形象和《三国志》中对关羽的描写一样“美须髯”。两汉之际人们崇尚武功,男子的志向都是为国家开疆拓土,立功封侯,雄性荷尔蒙备受推崇,所以胡须浓密、漂亮是当时审美的一项重要标准。

孙策为什么与周瑜关系那么好(江东子弟多才俊)(4)

孙桓——仪容端正,器怀聪朗

孙桓大家不太熟悉,他是孙权的族侄,仪容端正,器怀聪明,博学强记,能论议应对,孙权常称为“宗室颜渊”。孙桓最亮眼的表现是夷陵之战时,追的刘备狼狈不堪,差点被活捉。刘备因此感叹“当年我去京口时,孙桓还是个小孩子,想不到今天居然会是这个样子。”

诸葛瑾——有容貌思度

说诸葛瑾是帅哥,大家可能不相信。因为史书中有孙权和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开玩笑的记载,因为诸葛瑾的脸比较长,孙权笑称诸葛瑾是“驴脸”。但史书中的确说诸葛瑾“有容貌思度”,所以长得应该是不错的,想想诸葛亮,同胞兄弟,诸葛瑾的颜值肯定不会太低。

孙策为什么与周瑜关系那么好(江东子弟多才俊)(5)

鲁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

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鲁肃似乎是一个唯唯诺诺的老好人。其实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上,鲁肃是一个文武全才,而且有着顶级的战略眼光。公元200年,鲁肃初见孙权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构想;周瑜死后,鲁肃成为东吴第二任“大都督”,孙权称帝时依然感念当年鲁肃的贡献。

孙策为什么与周瑜关系那么好(江东子弟多才俊)(6)

程普——有容貌计略,善於应对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唐山)人。不知道这位北方汉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居然跑到江东跟着孙坚打天下。程普除了是东吴三朝元老,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是一位威严帅气的老将,而且善于和人打交道。

孙策为什么与周瑜关系那么好(江东子弟多才俊)(7)

黄盖——姿貌严毅

黄盖长得帅?是不是有些意外,据史书记载黄盖“姿貌严毅”,意思是说黄盖长得不错,看上去显得严肃刚毅,一看就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历史上黄盖,除了献计周瑜火烧赤壁之外,也是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将,而且除了领兵作战,也有治理地方的才能,可谓文武双全。

孙策为什么与周瑜关系那么好(江东子弟多才俊)(8)

吕范——有容观姿貌

吕范,字子衡。他年轻时只是一名汝南郡的县吏,但是仪表过人。城里有刘姓人家,家境富裕而且女儿非常美丽,吕范前往求亲,刘氏的母亲嫌弃吕范,不愿意答应婚事,但是刘氏却说:“您认为吕子衡会是个长久贫困的人吗?”其意是指,吕范的“容观姿貌”乃是贵人之相,于是决定下嫁于他。

孙策为什么与周瑜关系那么好(江东子弟多才俊)(9)

后吕范避难寿春,结识孙策。此后随孙策、孙权征伐四方,对稳固孙氏在江东的统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孙权将其比之于东汉开国元勋吴汉。吴国建立后,吕范累官至前将军、假节、扬州牧,封南昌侯。黄武七年(228年),吕范被拜为大司马,未得授官,便已病逝。孙权悲痛不已,遣使赠其大司马印绶。

孙策为什么与周瑜关系那么好(江东子弟多才俊)(10)

除了以上人物,东吴还有很多颜值很高的文臣武将。比如陆绩“容貌雄壮,博学多识”,张温“少修节操,容貌奇伟”,朱据“有容貌膂力,又能论难”,滕胤“少有节操,美容仪,为人白皙,威仪可观”。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大家的印象当中,江南女子清秀婉丽,是一个出美女的地方。其实这方水土既然能养出美女,那么英武帅气的男子自然也不会缺少。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吕思勉《三国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