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何向阳昨日在京发布了她的最新诗集《刹那》。诗集收录了108首短诗,这些诗歌写于2016年,真实记录了作者生命中最艰难与晦暗的一段时光。母亲离世,自己与父亲双双遭遇病痛,在这样阴霾的时刻,是这些诗句如一只只援手带来了拯救,见证了她的寻找与重生。

在后记中,何向阳讲起那段她生命中的至暗时刻:2016年5月6日,我和哥哥赴青岛将母亲的骸骨安葬大海,完成了母亲一直以来海葬的遗愿。24日我确诊乳腺结节并做局切,30日出院。当天父亲体检结果不好,6月24日父亲确诊胰腺占位早期,当天我手持电话,一边嘱托友人应对困难,一边抵抗自身病痛,心绪已然跌入人生的最谷底。

她坦言,自己从未在一部作品中这样直接、开放、断然,从未这样从身体到心灵到灵魂全然打开,释放本心。这部以断句面目呈现的诗集之于她个人的价值超出一切文字,这可能也是生命的隐喻。“当生命中的一些事物猝不及防,推至面前时,你所能使出的应对可能只会是诗。”

在她最艰涩最阴霾时刻,是诗救了她,那些诗句如一只只援手,拉她从地狱的门口走了出去。一行行几乎不曾细想而是纷至沓来的句子,如长长隧道的一束束亮光,让她看到“暗黑隧道外不时闪现的光芒与明媚的召唤”。

每个人生命中很可能会遇到猝不及防的意外,何向阳面对病痛的自我置疑、自我探索、自我诊治,能给更多人以力量。

写给旷世才女的一首诗(女作家面对猝不及防的至暗时刻)(1)

诗人欧阳江河在新书发布会上评论,这些诗是从何向阳的精神里,从她的经历、病痛,她和死亡的距离里面生长、爆发出来的。一个生命到这个时候,只能这样。就像贝多芬所写的,“非如此不可吗?”“非如此不可!”

诗人、翻译家树才指出,诗集重提了关于短诗的美学。“一个诗歌从根本上说它是短得不能再短的。这个短,它是沉默。它最终是归于寂寞、归于寂静的一种声音,诗歌最重要的声音恰恰是它没有发声。”他还评论到:短诗不意味着内容强度的减弱,恰恰相反,诗集的强度来自诗人心的长度。

评论家梁鸿鹰说,这是一部向无尽的生活之难、之苦、之美说话的书。这些诗里有禅、有神、有对万物的不喜不虑不忧不惧。这不简单是种情怀向度,有对宽恕的回避,有对复仇的退让,有对今日所思的虔诚,只因诗人心里有星光,从不忽略供养自己的灵魂,因而,这也是一部灵魂之书,产生自生命最为难与最局促之时。

《刹那》由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出版。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来自出版方

题图为新书发布会 文内图来自出版方

来源:作者:肖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