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直屹立在唐代诗歌文学之巅,无人能够超越,他的才华就像是谪仙人的别号一样,是天纵之才旷绝古今。李白的这首《关山月》便很好地展现了其人所不及的诗才与笔力。

关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的哪首诗非常稀罕(李白最苍茫的一首边塞诗)(1)

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关山月》是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以征人与家中妻子相互思念的怨情贯穿。

李白的哪首诗非常稀罕(李白最苍茫的一首边塞诗)(2)

诗歌开篇四句从诗题中化出了关、山、月三种意象,营造出了一幅苍凉清冷的边塞图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天山,即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李白的哪首诗非常稀罕(李白最苍茫的一首边塞诗)(3)

“明月”、“天山”都是非常具有苍茫感的意象,两个苍茫意象中加了一个动词“出”字,瞬间就非常自然地连接到了一起。一轮明月从天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出”字非常形象的写出了月亮从天山云海间升起来的壮阔景象,具有电影般的宏大画面感。“苍茫”二字既是天山月夜的风景给人的感觉,也是李白整首诗歌的风格基调。

李白的哪首诗非常稀罕(李白最苍茫的一首边塞诗)(4)

首句境界已经非常高远,以李白之高超诗才方能有下句更为雄浑的境界与之相接。“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几万里并非实指,而是通过征人的眼睛来看,边关与家乡之间就像隔着几万里一样,如此遥远的距离只有那日日夜夜跋涉千山万水的浩荡长风才能吹得过来。

李白的哪首诗非常稀罕(李白最苍茫的一首边塞诗)(5)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开篇奠定下了苍茫的基调之后,接下来四句直接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只要上了战场,生还的概率便已经微乎其微。南北朝的《木兰诗》早已写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同为唐代诗人的王翰在《凉州词》中写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曹松《己亥岁》写到:“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李白的哪首诗非常稀罕(李白最苍茫的一首边塞诗)(6)

作为一个基层的征夫,在这样残酷的战争背景下,要想回到家乡与家中妻子团聚已经成为无法实现的梦想。“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在这个苍茫的月夜里,征人在思念家乡,妻子在思念丈夫,他们之间的相思也唯有通过天空中同样的一轮明月和穿越万里的长风遥递。诗人用超越时空的眼光将分隔千里的两个人放在了同一个画面里,就像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一样,给读者营造出了极具艺术震撼力的画面感。

李白的哪首诗非常稀罕(李白最苍茫的一首边塞诗)(7)

李白这首《关山月》,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悲悯,对征人的同情,对和平的向往,历来以来,战争都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无解之题,给征人思妇带来了永远无法摆脱的不尽哀伤。李白此诗虽然写的是征人思妇主题,却境界高远,气势雄浑,将人物的情感融入到“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门关”这些苍茫的景色之中,进行淋漓尽致的渲染,营造出苍凉悲壮的意境,让人物的感情与景色一样,少了几分哀婉,多了几分悲壮,体现出了诗人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