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成都》在《三国演义》大型连环画中是一场重头戏,讲的是,诸葛亮和张飞兵分两路入西川协助刘备,张飞于途中“义释严颜”,得后者襄助,一路顺利收服城池兵马,提前和刘备会合。诸葛亮使计击败西川名将张任,夺取雒城,又使反间计收服马超。最后,刘璋无奈只得献出成都城,刘备成为西川之主。

本册仍由著名画家汪玉山先生绘制内页部分,而封面彩图,前后有两个版本,分别由两位画家创作。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1)

上图是1959年的最初版封面,由于没有标注绘者,以致很多读者为出自何人笔下争论至今。不过,有行家经过多张图画对比,参照画家个人风格,基本可以判定,此画乃由赵白山先生绘制。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2)

1963年再版时,封面不知因何缘故换了一幅,同样没有标注画家名字,又成为一件悬案。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刘旦宅先生所绘,一说是董天野先生创作。如果比较这两位的画风,相信大多人会认定,这幅画应当出自董天野先生之手。

比较这两版封面,第一张画的是刘备进入成都城门,第二张画张飞夜战马超,显然,第一张更加贴近主题,画风也更显古朴。

接下来看看由汪玉山先生绘制的内页部分——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3)

诸葛亮临行前,将守卫荆州的重任托付给关羽,并问起关羽,如果曹操和孙权来犯,当如何应对。关羽回答:分兵拒之。诸葛亮立即纠正关羽的想法,送给他八个字: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从后续发展来看,关羽自然是没有听进去的,始终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来做。

这张图中七个人物,个个神态不同,显出画家对细节的重视。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4)

诸葛亮带着赵云,和张飞兵分两路,分头入川与刘备会合。图中孔明坐着推车,显然是不合情理的,靠这辆小推车要到猴年马月才能见到刘备。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5)

张飞在巴郡遭到老将严颜的顽强抵抗,图中居高临下张弓搭箭的老严颜,可谓威风凛凛。《三国演义》中常常让类似情节重复出现,长沙城关羽遇上老黄忠,此时张飞也遇上老严颜。当然,两位老将武力相差甚远。黄忠不逊于关羽,而严颜和张飞较量十几个回合就落败。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6)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7)

张飞假装要从小路绕过城池,诱使严颜出城埋伏,一举将其擒下,并趁势夺取巴郡城。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8)

难得的近景。三国连环画中的构图,以中景居多,近景最少,因为传统画法下,近景特写对于人物面部表情不易刻画,往往失之呆滞。不过汪玉山先生画的这张严颜,皓首白发,刚烈不屈,颇为生动。

小说中严颜说“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可谓千古名言。在抗战时期,成为很多抗日名将的座右铭。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9)

这是张飞一生最高光的时刻之一,不计前嫌,义释严颜。前面能使计谋已经给人惊喜,现在又显出宽宏雅量和爱才之心,极有大将风度。这一点,他强过关羽。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10)

事实证明,严颜成为刘备最终能入主西川的关键人物。刘备要立足西川,不能靠杀戮,只能靠收服人心,而严颜是西川第一个归降的重要将领,在他的表率下,所到之处,西川诸将望风而降。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11)

刘备引兵至雒城,只见地势易守难攻,这张图整体十分出色,唯独刘备挥舞双剑的动作略显浮夸,这是观察地势,并非上阵杀敌,一旁的副将都没有挥起兵器,身为主帅的刘备却耍起双剑,于理不合。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12)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13)

全书最精彩的部分还是刀马对战的场景,张飞大战雒城守将,场面精彩激烈。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14)

由于庞统就是折在雒城守将张任手下,诸葛亮不敢大意,定下十面埋伏之计,又亲自上阵,引诱张任追击。

在小说中,几乎所有对手遇到孔明,智商都会自动降低一档,以张任的才智,看到孔明亲自上阵,身边的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等猛将一个不见,难道不觉得蹊跷么。此前的周瑜、鲁肃遇上孔明,同样被演绎得如同弱智。(详情可见《三气周瑜》)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15)

中了埋伏,张任仓皇而逃。汪玉山先生描绘这种古战场地形风貌,很有心得,往往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16)

张任被杀,雒城失守之后,刘璋向汉中张鲁求援。张鲁派马超带军来攻刘备。图中是魏延和马岱厮杀,最终马岱射中魏延一箭。两人此时的较量,和日后马岱斩杀魏延的情节,可谓前后呼应。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17)

魏延败退,张飞赶来和马岱相斗。写马超前,先让马岱连番大战两员虎将,也是给马超出场做足了铺垫。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18)

遗憾的是,张飞大战马超的场景,画家画得比较潦草,我就不多贴了。事实上,从这里开始,本册后面部分图画略显粗放随意,似乎有“赶进度”之嫌。比如下面这张: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19)

画中马超正被说服归降刘备,虽然是垂头丧气之际,但堂堂锦马超,被画得毫无神采,还不如身后那位,也有点说不过去吧。​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20)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21)

归顺刘备后,马超自荐去劝降刘璋。由此可见马超挺有自知之明,以他曾经一方诸侯的身份,和刘璋地位相同,如今也归降刘备,给刘璋足以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撼。

画得最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三国连环画之取成都)(22)

兵不血刃,刘备顺利入主成都。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五十四岁之时,刘备终于拥有了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夺取西川的战役,持续了三年之久,而走到这一天,距离刘备最初起兵,足足过去了三十年。

汪玉山先生在本册《取成都》中的发挥,刀马人物画得十分漂亮,前半部分的武戏尤为精彩,唯一遗憾的是,最吸引眼球的张飞大战马超的场景处理得粗略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