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漳平已开始种茶。

明清时,已有专门茶叶加工作坊。茶叶生产成为农民的一宗主要收入。

光绪二十年(1894),双洋陈长泰、陈长济兄弟经营的泰昌茶庄所制泰昌号茶叶在上海博览会获得优质奖。

1983年普查,在南洋乡北寮村的石牛岽、冷水坑,梧溪村的横坑,永福镇西山村的朝天岭,颖水村的后隔等地均发现野生茶树。石牛岽发现上百株野生苦茶(亦称仙茶)。其中最大的一株茶树高达7.35米,树冠宽5.5米,基部径围1.3米,叶长14——16厘米,叶宽6.5厘米,叶脉9——15对,叶缘锯齿24——25对,叶色浓绿,已有190多年树龄。苦茶鲜叶口感先微苦,随后转清甘,能生津止渴,加工后是治疗湿性痢疾的良药。

漳平水仙茶最早产于双洋中村,由邓观金从建瓯水吉引种栽培,已有100多年生产历史。漳平水仙茶是以武夷岩茶制法为主,参考闽南水仙茶工艺流程初制而成,为扁平方块状,外包白纸,称“水仙茶饼”,1斤约50块。制法独特,制作精良,品质优良,独具特色。在闽西南一带和港、澳、台、东南亚等地享有盛名,深受消费者喜爱。

漳平水仙茶叫什么(漳平的茶叶水仙茶)(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