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后的寄语:
现代舞,不讲述故事,而我却在这里用《卜》和《风……》结构出这么复杂且深奥的两个故事。我只想说明一个道理:现代舞并不像古典芭蕾舞剧那样,非要刻意去讲述什么故事。然而,它的编创者却用这一特殊的舞蹈形式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历、阅历和经验融入其中,给它赋予一个你最愿意听到的故事,于是现代舞就有了真正的生命力。假如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当你再一次走进现代舞剧场时,你一定不会再去茫然地思索“它在讲述什么”的问题,而是抱着“我想要什么”的心态,于是,你也就会如我一般成为这个作品的第三度创造者了。
创作本身就有故事:
当《卜·风》初步定型时,雷动在整体考虑这台晚会的名称时把它称之为《二刘作品晚会》,后来嫌‘二刘’不好听,又再把名字改了回来。不仅如此,这台晚会的创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非常有趣的巧合。如:他们两人都只用一个字为自己的作品的命名;他们在各自的作品中选取的舞台代表性色彩都用的是红色。然而,在这种种巧合的相似或相同的之间,我们却还是看到了许多的不同。
1、背景不同,风格各异
来自陕西的刘斌先就读于陕西省艺术学校舞蹈系,后在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学习民间舞专业,是正宗的学院派民间舞优秀舞者。长期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使得他的动作质感强烈,对身体有极强的控制能力,动静之间,挥洒自如。而作为一个编导,应该说他是一位具有哲学思维潜质的编舞家。所以在他的《卜》中体现出了很多非常规的思维方式,从他的舞蹈结构中你能够感受到“精心设计”四个字的分量。
来自湖南瑶族的刘益峰,则先后就读于湖南衡阳艺术学校舞蹈专业和中央民族大学舞蹈专科班,曾经在中央民族歌舞团当过演员。2004年作为日本文化厅外国人艺术家研修员赴日访学,在日本当代舞蹈大师手岛祥子,二见一幸等人的指点下,系统地接受了当代先锋现代舞蹈的训练。然而由于日本的先锋派舞蹈背景比较庞杂,所以形成了他的舞风也呈现出一种拿来主义的风格——只要我喜欢,我就会用它来为我的舞蹈服务。因此作品的创作结构也就会显现出一种跟着感觉走的随意性和自由性。
2、同是红色,大小有别
一个红得精细。《卜》中无论是红毛线、红帽子、红靴子,还是从空中挂下来的占踞半个舞台的红毛线幕帘,无不体现出编导的深思熟虑和精心设计。
一个红得大气。《风》中的大红绸子——红色的宫廷大柱、红色的爱情的绳索,呈现的是一种漫不经心,却自然天成的大写意。
3、《卜》的内涵,《风》的外延
在采访中,刘斌告诉我说:“卜”这个字的概念有很多解释,然而我选取了它“卜昼卜夜”的含义,即形容夜以继日、不停地劳作。我并不想在这里面说明什么,只是想表现一种状态,一种完全属于我自己的一种状态,我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和工作中的状态拿出来,摆在了舞台上。也就是说,刘斌的“卜”是用“卜”内涵的字义来呈现人的思维的一种“夜以继日”的物理状态。
在采访中,刘益锋则说:我用“风”来给这个作品命名,并没想那么多,最初是因为所选的音乐中有风,而且“风”的随意、洒脱,很符合我的性格。等到作品成型之后,才发现“风”很符合我这个舞蹈的风格。因此说,刘益锋的“风”是凭借“风”外在形式表达一种自我性格的外化形态。
4、《卜》动静相间,《风》一泻千里
刘斌和刘益峰,应该说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舞者,因此他们对于舞蹈创作的认知更多地还是从舞蹈动作本身出发。所以他们在作品中都非常注重动作的技术性,两个人的作品都在动作设计上狠下功夫。然而他们在动作的质感和风格上确有着本质的区别。
《卜》把动作变成自我思想的呈现符号,所以刘斌的舞蹈动作设计更注重动作的形象化和符号化,动态感和幽默感。动静相间,不急不怠。
《风》则将动作当成自我性格的外化符号,因此刘益锋的动作设计侧重于对动作的技巧性、连贯性和流畅感的把玩。风起云涌,一泻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