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争鸣二十载(古琴小趣识)(1)

学琴有一段时间了,对于琴的了解也慢慢变多,然而还是有一些小知识完全不知道的,请教了前辈们才得以知晓,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吧。

一、古琴之名。为什么叫古琴呢?虽然说古琴的历史很长,可是它也不曾断绝,一代一代传下来,不能称之为古琴啊!问过前辈得知,原来在清末民初的时候,西方音乐大量传入中国,其中就有钢琴,为区别于两种琴,将我们的琴改成了“古琴”。

二、指法。古琴的指法很多,但一直以来都从来没有遇到过用小指的,这个确实很奇怪,按道理说每增加一个手指,那么琴曲的表现岂不是更细腻丰富一点,然而并没有,小指似乎一直是被禁止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为了美观,还是小指力量不够?这个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有知道的琴友,可以告知一下。

三、说起《高山流水》,那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流传千古,古琴寻找知音成了千古以来的佳话。然而,从唐朝以后,《高山》是高山,《流水》是流水,不知为何“分家”了,成为了两首独立的曲子,所以以后不要动不动就说弹一曲《高山流水》了,显得有些外行了。

四、说起《广陵散》,大家必定会想到嵇康的绝唱,以为琴曲失传,却不知被人偷听了一些,传到后世,就是我们现在《广陵散》。那《广陵散》肯定是广陵派的喽,问了广陵派的琴友,他们居然说不是,这,怎么可能!是他们记错了,还是我思维出现了短路?

五、很多琴曲之中,出现什么“弄”啊,“引”啊,“操”啊,“畅”啊什么的,这些究竟有什么意义?难道是为了好听一点?请教了前辈,前辈们说,这是古时候的琴曲的命名规则,比如和乐而作,命之曰畅;忧愁而作,命之曰操;引者,进德备业,申达之名也;弄者,情性和畅,宽泰之名也。居然是这样,我还以为是随便取的呢。

六、市场上有很多桐木琴,很便宜,这是为什么呢?诗经中都说“椅桐梓漆,爰伐琴桑”按道理说桐木应该很好才对啊!有经验的琴友告诉我,此桐非彼桐,以前那是梧桐,现在是泡桐,树不一样,价值能一样吗?好像有些道理哦。

古琴传承千年,博大精深,有很多问题可以探究,我只是一个刚入门的爱好者,只知道一些皮毛,广大琴友如有更有趣的问题,来分享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