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 新闻讯大学里,学生们印象最深的,除了课堂上的“大师”,想必就是某个食堂“大厨”烧出来的某道佳肴了。有一些学校经年不改的招牌菜和特色点心,也因此成为了一年又一年毕业生们的“独家记忆”。
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大三学生王梦瑶,给记者打来电话,“我们学校有个‘油条哥’—蔡师傅,他炸的油条可都是‘限量版’,老师们和同学们每天都要排好长的队才能买得到,1块钱1根,好吃又便宜。好多毕业生回学校都必去蔡师傅油条那儿打call,回味这道杭电老味道。”
为了一探“限量版”油条的“真面目”,记者来到了传说中的“杭电早餐小吃圣地”——杭电本部三餐厅。“本部生活区有8个餐厅,其中三餐厅的早餐远近闻名,这里每天供应着将近40种点心,葱油饼、南瓜饼等都很受欢迎,当然蔡师傅炸的油条,肯定名气最大。”杭电饮食中心主任张益群告诉记者。
一天卖600根仍供不应求“全手工”油条成为食堂“活招牌”
早上7点,位于三餐厅偏东的蔡奎生师傅油条窗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不少老师早早来学校,就是为了吃蔡师傅的油条,这个习惯也已经保持了好些年。
“蔡师傅的油条,面子和里子都好,口感松软,我每周必须吃一次他的油条。”严老师边吃油条边喝着稀饭说。
“当年报考杭电前,我就先在网上了解了一下学校,不少学长学姐都提到了三餐的油条,来了之后发现,这儿的油条确实是网红打卡点,我每次都是一拿到就忍不住往嘴里塞,毕竟排了这么长时间的队,得赶紧犒赏犒赏自己。”王梦瑶说。
上午10点,早餐供应时段进入尾声。记者终于见到了在后厨忙活了一早上的蔡奎生师傅,一个精瘦的中年人,乍看很不起眼,但一说起自己的油条,他的眼神就冒着点点星光。
“我也听说过老师学生说我炸的油条好吃,可能是因为是纯手工做的吧,和面、揉面我都自己一招一式亲自弄,面揉成什么样最好,我心里都有一杆秤,错过一分都不行。”
“面模子放进油里炸之前,外表形状和均匀度也很重要。通常由我做好放进油锅里,我老伴负责翻油条,我们俩搭档了26年了,炸油条时,对方一个眼神就能秒懂。”蔡师傅口才不算很好,但谈起油条却立马流畅了许多。
“为了确保味道,炸油条的过程中也要把握好节奏,快慢、力度都很有讲究。”蔡师傅告诉记者,他每天和老伴从早上4点就开始做准备,6个小时能炸出600根,但大部分时候还是供不应求。
“现在,下沙大学城里早餐供应油条的越来越少了,炸油条耗人力,味道也未必能让大家满意。我们学校是有好几个餐厅供应油条的,但最受欢迎的油条还是在三餐,学校也组织过其他师傅跟蔡师傅学做油条,可还是做不出那个‘独家’味道来。”张益群告诉记者。
学校就是家 “家人们喜欢吃,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蔡师傅算是和油条打了二十几年“交道”,早年在杭州做油条生意时,杭电还在文一老校区,那时就专门从蔡师傅店里买油条供应给师生。
1995年,蔡师傅和爱人一起加入了杭电食堂,一直干到了现在。但其实,当年蔡师傅就是带着“独门绝技”进入的杭电。
原来,在老家鄱阳时,蔡师傅就跟一位老师傅学过炸油条,老师傅的油条技术是祖传的,但没想到在蔡师傅这儿更发扬光大了,“杭电老味道”也因此伴随着毕业生走向天南地北,印在很多人的记忆中。
“我自己总结下来,炸油条最重要的还是要用心,得几十年如一日的用心。很多老师学生冲着我的油条起了个大早来吃,如果连续两天吃不到他们熟悉的味道,他们接下来未必会再来。所以我要求自己,每一根油条的味道,都不能有差错。”蔡师傅有点羞涩地说。
事实上,蔡师傅的油条也经历过“危机”。前些年,控制油条松脆的明矾被禁用了,这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难题,经过反复研究摸索,尝试新的原料和方法,经过好一段时间,他才让油条又回到以往的口感水准。“在大学里有一点特别好,这里的师生都爱学习爱研究,潜移默化中,我也学会了直面挑战、钻研攻关。”蔡师傅嘿嘿一笑。
近几年,社会上时不时会报道一些靠卖烧饼、煎饼等特色小吃发家致富的新闻。蔡师傅儿子也问过父亲,你油条做得这么好,怎么还在大学里当个厨师呢。“在杭电待了20多年,和师生都很熟悉了,慢慢地也把这里当成了家,我也没想过赚大钱的事儿,大家喜欢吃,就是我最大的满足了。”蔡师傅淡然地说。
前段时间,蔡师傅因为有点急事,有几天没去食堂炸油条,早餐是由其他师傅代炸的,当时就有好几个人“抱怨”油条味道“咋不对劲儿了”。知道这事儿后,蔡师傅一方面感觉对代工师傅有些不好意思,另一方面也有点“小得意”:看来我的这个味道,家人们是真“舍不得”。
来源:杭州网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