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卷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此卷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北宋时,蜀地(四川)生产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称为蜀素。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裱成一个长卷,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只在卷尾写了几句话,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题诗,以遗子孙, 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
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米芾三十八岁时,米芾见了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得水一般,他在上面题了自作五七言八首诗,这就是《蜀素帖》。
清高士奇曾题诗盛赞此帖:“蜀缣织素鸟丝界,米颠书迈欧虞派。出入魏晋酝天真,风樯阵马绝痛快”。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素蜀帖》释文
拟古。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秋花起絳烟。旖旎云锦殷。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龟鹤年寿齐。羽介所託殊。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鹤有冲霄心。龟厌曳尾居。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报汝慎勿语。一语堕泥涂。吴江垂虹亭作。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鱸鱼霜金破柑。好作新诗继桑苧。垂虹秋色满东南。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时為湖州之行。入境寄集贤林舍人。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诵歌。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醉哦。便捉蟾蜍共研墨。綵牋书尽翦江波。重九会郡楼。山清气爽九秋天。黄菊红茱满泛船。千里结言寧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杜郎闭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和林公峴山之作。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娑罗即峴山。谬云形大地。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中有皎皎人。琼衣玉為珥。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幽掺久独处。迢迢愿招类。金颸带秋威。欻逐云檣至。朝隮舆驭飆。暮返光浮袂。云盲有风马?丘。蟾餮有刀利。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偽。粉粉夸俗劳。坦坦忘怀易。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送王焕之彦舟。集英春殿鸣梢歇。神武天临光下澈。鸿臚初唱第一声。白面王郎年十八。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使敲抨使传道。衣锦东南第一州。棘璧湖山两清照。襄阳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相逢不约约无逆。舆握古书同岸幘。淫朋嬖党初相慕。濯髮洒心求易虑。翩翩辽鹤云中侣。士苴尪鴟那一顾。邇来器业何深至。湛湛具区无底沚。可怜一点终不易。枉驾殷勤寻漫仕。漫仕平生四方走。多与英才并肩肘。少有俳辞能骂鬼。老学鴟夷漫存口。一官聊具三径资。取捨殊途莫迴首。元祐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黻记。
周慧珺解读米芾《素蜀帖》周慧珺(1939—),曾任中国书协副主席,其书风劲健纵横,流畅明快,自具风貌。近来学习《蜀素帖》,有些临习心得体会,总结一下,发上来与大家交流。希望自己以后能这样从具体的小处着手,一点点积累。 《蜀素帖》用笔特点之一是有一种类似太极拳的缠丝劲,特别是折笔的处理非常精彩,变化多端。除了一般类似楷书的基本折笔外,还有以下几种类型的折笔,下面 结合例字加以说明:
一、粗笔圆折弧转:如:“虹”、“江”的第一折笔,提笔划横后按笔圆折,折处不做意,似方还圆,然后稍向右弧折下来,渐行渐按,在折笔中上部开始提笔,稍顿接着写第二个折笔。关键要在弧折中有微妙的提按变化。折角锐角。
二、提笔圆折,折处较细:如“旭”、“托”、“湛”的主折笔。这类折笔在转折处都是圆弧折,劲内含,而横、竖两处都较粗,且折后的收笔较一般的竖弯钩笔向右上角偏高点。我们在《张黑女碑》中可以看到类似的竖弯钩。
三、提按不明显的圆折笔:如“两”、“星”字第一个折笔、“物”的主折笔。这类型的折笔一般都较细挺,提按变化非常含蓄,书写速度应该不能慢,否则就板了,可见米作书时手腕何等空灵。
四、方折:如“龟”、“逆”以及“墨”字的最后的两横连成的折笔。
五、横粗折细的折笔:如“是”“易”“气”。
六、特殊的折笔:如“躯”字,在折处多出一段来,少见。
折笔的变化:单字的如“过”“暑”字的折笔,处理得很好。另外一些绞丝旁的折笔也注意到行笔轨迹、方圆变化。多字的如“石”、“且”相连,折笔间多变化。“物”、“相”、“得”三字一起的折笔之间的复杂变化更为复杂。
(来源:书法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