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小长假,熙熙攘攘的车流,成了生活的主旋律。无论出行什么地方,堵车似乎成了常态。

因为流动人口剧增,导致车潮涌动。人们不远千里,长途奔波,回家看望父母,享受短暂的幸福团聚。

即使他乡繁花似锦,也总会想起故乡的那座老屋,老屋前的老树,老树下的欢声笑语。魂牵梦萦的永远是故乡。故乡的一草一木,无不牵动情肠。

山居归来恰一年有感(何事吟余忽惆怅)(1)

我们今天欣赏的这首小诗,既写出了他乡的美景,也写出了自己因思乡而产生的惆怅。让我们一起品读。

村行

北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山居归来恰一年有感(何事吟余忽惆怅)(2)

这首诗画面感极强,在菊花初黄时,诗人骑着马悠哉悠哉地穿行山间。山中的风声、叶落、鸟鸣发出的声音好像是山峦特有的语言,而“数峰无语”默默地伫立于夕阳之中。棠梨落叶犹如胭脂一般红艳,荞麦花开宛如雪色一般洁白。

本来是信马闲游,一路上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本该开心快乐。可作者忽然感到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只因为村桥原野上的那棵树像极了故乡。

山居归来恰一年有感(何事吟余忽惆怅)(3)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是多少游子的午夜梦回。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多少父母呕心沥血地培养孩子,也终于达成所愿。优秀的孩子大城市打拼,也离开了故乡。望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自己苍老了白发,佝偻了腰身。

孩子永远是父母心头的牵挂,盼儿归,盼儿回,可又怕路上颠簸受累。这两年的疫情,更是不愿子女在路上奔波。

山居归来恰一年有感(何事吟余忽惆怅)(4)

白发苍苍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子女最大的牵挂?可现在社会,生活节奏飞快,就业、就医、房贷、车贷、养老、孩子的教育等问题,给年轻人的生活平添了许多压力。“父母在,不远游”,可又不得不远游!

平凡的我们,在生活面前不得不低头。为了那碎银几两,劳碌在异地他乡。

山居归来恰一年有感(何事吟余忽惆怅)(5)

虽然现在通讯方便,能开视频电话,可遥居两地,终归是两地,不能时时照顾父母,永远是内心最大的不安宁。自己就像风筝,线轴就是故乡的爹娘。

即使父母离去,频频入梦的也是故乡,因为那是自己生长的地方,多少童年的欢乐,多少美好的回忆,都印在那长长的小巷,刻在那青苔斑驳的台阶上。

山居归来恰一年有感(何事吟余忽惆怅)(6)

故乡是自己的根,无论身在何地,不能忘记的永远是对故乡的依恋。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异地他乡看到一棵树,酷似故乡的那棵老树,恍惚间好像回到故乡,可定睛一看,这哪里是故乡的那棵树呀?只是相似而已,惆怅、失望、思乡之情顿时涌上心头。

山居归来恰一年有感(何事吟余忽惆怅)(7)

生活的现实面前我们无能为力,就让我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一些不让自己后悔的事吧。好好孝敬父母,常回家看看,不要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需要慢下来,静下来,理一理自己的思绪,读一本书,品一首诗,明白生活的真谛,思考生活的方向,感悟生活的智慧。

请点关注,让我们红尘作伴,携手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