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宋呈祥
糖葫芦好吃,糖葫芦卖钱。每逢冬春季节,那串串糖葫芦,带着纯朴的民风,从大山里走来。伴随着阵阵“糖葫芦喽———”的吆喝声,它走入乡村城市,飘进百姓人家,钻进妇孺儿童那禁不住的口水中,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农民山楂丰收了,除了被大量收购、批发之外,有的农民在闲暇时间便自己制作加工起糖葫芦来。虽然这样打个忙计,但靠简单手艺,在农闲时节多赚几个钱,增加收入,多少添补些家用。
糖葫芦,在天津又称糖墩儿,在安徽凤阳叫作糖球,在山东鲁东南我的家乡却把它称作糖蘸儿。糖葫芦是中国传统小吃,它是将野果用竹签串成串后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变脆。我们北方冬天常见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冻硬,吃起来又酸又甜,还很冰。在宋朝年间便开始了古式的做法,《燕京岁时记》记载: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山里红、海棠果、葡萄、麻山药、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凉。茶楼、戏院、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现已成为中国传统小吃。冰糖葫芦具有开胃、养颜、增智、消除疲劳、清热等作用。
制作糖葫芦工艺并不复杂,其做法:一是将新鲜山楂冲洗干净后放入淡盐水里浸泡15分钟左右,去蒂清洗干净,沥水备用。二是把准备好的山楂用竹签串好。三是把白砂糖放入锅里,加水,大火烧开;转小火加热到糖水变得浓稠,颜色发黄。四是把串好的水果串迅速裹上糖浆,平摊在抹过水的平面上,待冷却后即可。他们把制作好的糖葫芦,插满了麦秸捆上,麦秸捆中间插上长木棍。这样便于支撑、扛起和移动旋转,由此行走于市场和大街小巷,任由人们挑选。随着声声糖葫芦吆喝声,串串糖葫芦便甜美地送进嘴边,酸甜到人们的心里。
偶然一的天,糖葫芦又一次映入我的眼帘:不远处突然传来“糖蘸儿喽——”的叫卖声。啊,这是多么既耳熟而又亲切的声音,脑际中立即浮现出儿时那群童跟馋的一幕幕难忘的景象。随声望去,一位大娘正手举糖葫芦,站立在寒风中含笑招呼着,绘成了一幅温馨动感的画面。串串糖葫芦,零散地插在草捆上,仿佛如那放射的火焰。那红红的糖葫芦和着大娘冻红的脸,在阳光映射下,显得更加鲜艳。其间大娘的眼神透出的是等待、期盼。期盼顾客能够来买,把糖葫芦卖完,希望赚钱早早回家转。
在寒冷的季节里,大娘手举糖葫芦的画面,回旋在我的脑海不断浮现;那串串糖葫芦也深深扎入我的心田。她那勤劳,朴实憨厚的品质和本色,将我感染。大娘饱经风霜的脸上,分明书写着农民追求幸福梦想的山楂树之恋。那串串的糖葫芦,不仅串起的是幸福珍珠的甘甜,更是串起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和期盼。
此时,喇叭里播放冯晓泉演唱的《冰糖葫芦》歌曲: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透着那酸。糖葫芦,看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在空旷天宇中传的很远很远······
为了让大娘尽快卖完,于是我特意多买了几串糖葫芦而去。寒冷的风中,不时又传来大娘那淳厚的“嘿,糖蘸儿喽!”的叫卖声。
(来源:五莲诗社)
宋呈祥,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民警,四级高级警长。曾先后在《派出所工作》《齐鲁晚报》《农村大众》《日照日报》《黄海晨刊》等报刊杂志及媒体发表过大量文章。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