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林、任晓刚: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制度体系?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王昌林任晓刚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王昌林、任晓刚: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北科智库专家任晓刚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要求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宏观调控,需要转变宏观调控理念、改进宏观调控目标、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完善宏观调控手段,要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短期与长期、一致性与差异性的关系,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办法,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摘编自《人民日报》

【徐梦秋、朱彦瑾:在改革开放中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徐梦秋、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朱彦瑾认为,为应对跨越国界的重大挑战和威胁,世界各国人民必须结成命运共同体,以整体的力量保障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由此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更是推动者和实践者。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共产党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文化差异,顺应了世界历史进程、经济全球化大势,在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摘编自《光明日报》

【曾天山:落实劳动教育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曾天山指出,落实劳动教育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核心是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谁负责,有针对性地解决实践中存在的“不想干、不愿干、不敢干、不会干”等问题。以社会公益性劳动为要点,构建科学的内容体系,体现劳动教育的时代性;以学校劳动教育为支点,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合作育人的劳动教育体系,体现劳动教育的协同性;以中小学为重点,形成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劳动教育体系,体现劳动教育的系统性;整合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相关课程,形成目标、内容、方法、管理、评价等相关联的劳动教育综合课,体现劳动教育的整体性;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带动社会、家庭投入,辅之以商业保险,健全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王岩松:乡村公共艺术实践需要制度化建设】

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教授王岩松指出,拯救乡村文明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使命,需要用一系列有效的方式加以重新链接并予以保护。乡村公共艺术实践创新型方法中,艺术家早期介入美丽乡村规划、保护设计,是理想的介入方式之一。美丽乡村建设与艺术结合不能只有政策,更需要固定的艺术实践运行机制,将艺术实践作品与商业化合理、有机地结合,会带来乡村文化与乡村产业的良性循环。从整体上看,乡村公共艺术实践的发展还存在着艺术制度的健全问题,随着乡村公共艺术创作环境的逐步优化,艺术作品的质量逐步提高,制度化也会得到有效改善。

摘编自《文汇报》

【魏四海:不断加强党领导一切工作的能力和定力】

河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魏四海表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必须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把方向,需要锻造过硬政治品格,不断提升政治站位。谋大局,强化责任担当,善于登高望远,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定政策,要坚定人民立场,秉持理论上的坚定和实践中的自觉,勤学习、勇实践。促改革,要练就过硬本领,闯新路开新局,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动工作。

摘编自《河北日报》

(光明网记者 武鹏飞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