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虚有其表”出自唐玄宗的评价,原因为何?
文:枯木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虚有其表”(亦作“徒有其表”)这个成语,比如说某某人虚有其表,意指其空有好看的外表,然而缺乏实质内涵,内外不相符。这个成语出自唐玄宗对宰相萧嵩的评价,究竟为何原因呢?
据唐代郑处诲著述的史料笔记《明皇杂录》记载,开元四年(716年),唐玄宗非常器重当时的中书侍郎苏颋(tǐng),想把他提拔为宰相,可是又不想提前透露信息,于是在颁布制书前一晚,才寻找值班的中书省掌制诰书写诏书。而当时值班的为中书舍人萧嵩,在唐玄宗把拟任宰相苏颋的名字给了萧嵩后,萧嵩很快就书写完了。
然而唐玄宗阅读再三,看到其中有一句“国之瓌(guī“瑰”的繁体字)宝”,于是对萧嵩说:“苏颋是苏瓌的儿子,朕不愿意直接用他父亲的名讳,爱卿还是修改修改吧。”,于是唐玄宗让人给萧嵩布置文房四宝,用屏风围起来,便于修改。
萧嵩这时非常惭愧恐惧,汗流满面,以至于久久无法下笔。而唐玄宗以为萧嵩很久没有拿出来,以为在缜密构思,于是便前去观看,结果发现重新写完的诏书,竟然只改了一个字,变“瓌”为“珍”,那就是“国之珍宝”,这让唐玄宗哭笑不得。
等萧嵩退下后,唐玄宗把萧嵩拟写的诏书扔到地下,发泄道:“虚有其表耳!”,于是左右都失声而笑。原来,萧嵩是个美男子,《新唐书•列传•卷二十六•萧嵩传》记载萧嵩“貌伟秀,美须髯。”,萧嵩相貌俊秀,是当时著名的美髯公,宫中朝廷皆为闻名,因而唐玄宗说萧嵩不学无术、虚有其表引起左右失笑。
说萧嵩虚有其表,不学无术,这点评价似乎比较中肯。因为在古代,非常讲究“避讳”,在说话或者写文章的时候,遇到皇帝圣讳或者尊亲的名讳不能直接说出来或者写出来,需要用其他词语代替,以表示尊重。如果确实很难找到替代词,就用“空笔法” 省缺笔划书写,
虽然诏书是以皇帝的口吻下达,完全可以不考虑臣子的避讳。可是当时苏颋的父亲苏瓌曾经是宰相,苏颋和苏瓌父子“同掌枢密,时以为荣。”(《旧唐书•苏颋传》),这点作为同朝为官的并且经常撰写诏书的中书舍人萧嵩应该了解,因而在草拟诏书的时候,就应该选择其他词汇,然而萧嵩却没有留意,甚至被皇帝斥责后,慌了神,竟然没有重新拟写,只改一字,确实有失妥当,难怪唐玄宗说他“虚有其表”。
那么,萧嵩究竟是不是虚有其表呢?其实不然,《新唐书•列传•卷二十六•萧嵩传》记载,萧嵩出身名门望族,是南梁明帝萧岿玄孙,唐朝开国宰相萧瑀曾侄孙,萧氏一门在唐代出了八位宰相,并且和李唐世代结为姻亲,可谓门丁兴旺,非常罕见。而且萧嵩最后能当上宰相,也是靠自己的实力获得的。
萧嵩得以提拔,刚开始是依靠关系。萧嵩相貌俊秀,妻子贺睿是会稽贺晦女,和宰相陆元方之子陆象先是连襟,陆象先后来成为宰相,便提拔了萧嵩。然而当时人们都认为萧嵩缺乏才华,才识浅薄,不和他结交,可是却得到当时的名相姚崇的关注,认为萧嵩有远谋。
后来萧嵩历任宋州刺史、尚书左丞、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使,任用裴宽、郭虚己、牛仙客、张守珪、杜宾客等人,巧施反间计,大败吐蕃,安定边关,因而被唐玄宗任命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并且把女儿永昌公主嫁给萧嵩的儿子萧衡,萧嵩夫人进谒,玄宗呼为亲家,恩宠备至,随之萧嵩也被封为徐国公。后来萧嵩被拜为太子太师,年过八旬去世,被追赠开府仪同三司,享尽荣华富贵。
从上可以看出,萧嵩或许在文采上确实不足,然而在治军方略上还是运筹帷幄的好将帅,姚崇眼光不差,另外萧嵩后来担任宰相多年屹立不倒,自然有其过人之处,因而用“虚有其表”评价萧嵩确实不妥当。
其实,不少文章在转载《明皇杂录》的时候,都没有把后一段叙述,原文为:“嵩既退,上掷其草于地曰:‘虚有其表耳!’,嵩长大多髯,上故有是名。左右失笑。上闻,遽起掩其口曰:‘嵩虽才艺非长,人臣之贵,亦无与比,前言戏耳。’,其默识神览,皆此类也。”,看来,唐玄宗也是一时戏言,并且知人之明,知道萧嵩的才干不在于吟诗作赋卖弄才学。
然而,“虚有其表”就此传出,久之成为讽刺人内外不符的成语,千古沿用,实在是对萧嵩的不公。就拿当今来说,眼球时代,不少演艺圈“明星”或者人气旺盛的“网红”,都有一副好皮囊,或者没有也要整出一副,然而就其内心修养和才学,别说和古人萧嵩天差地别,就连如今的寻常百姓都不如,即便是有文凭,也不过是装饰门面而已;更有甚者,身材俊秀,面容姣好,人品低劣,道德沦丧,有过之无不及,“虚有其表”正是为其所设也!
2020/3/6榆木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