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海大学成立100周年,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大学联合出品、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冯迪韡、谢申照工作室承制的六集系列纪录片《红色学府——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将于9月20日起每周二晚22:00在东方卫视播出。

上海复旦大学宣传片完整版(上海大学成立100周年)(1)

海报

纪录片分为《上青云》《入洪流》《在天涯》三个篇章,从追求真理、革命实践、牺牲奋斗三个层面讲述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的历史,体现这所红色学府传承百年的革命精神。并通过上海大学这所高校的历史,展现上海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红色血脉。

上海复旦大学宣传片完整版(上海大学成立100周年)(2)

摄制组在上海市秋萍学校拍摄师生们演唱《“五卅惨案”周年纪念歌》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主导创办并实际领导的第一所正规大学,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汇聚了一大批杰出人才。李大钊、陈独秀等我党的早期领导人亲自指导筹建,瞿秋白、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恽代英、任弼时、萧楚女等“红色教授”亲自授课。上海大学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共产党干部的重要基地。同时,上海大学作为五卅运动的策源地,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世人又称“北有五四时期的北大,南有五卅时期的上大”。

上海复旦大学宣传片完整版(上海大学成立100周年)(3)

上海大学珍贵的黑白影像

纪录片《红色学府》立足当下、回望百年。摄制组以历史寻访的形式,走遍全国20多个省市,采访了50多位专家和早期上海大学师生的后人。通过现在上海大学的年轻学子、校史研究者、文艺创作者及上大校友后代等视角,寻找与上海大学有关的地点、人物、档案和故事。

上海复旦大学宣传片完整版(上海大学成立100周年)(4)

寻访上大校友孔另境五卅手稿

比如,片中展现了在俄罗斯档案馆找到的唯一一段与上海大学有关的珍贵黑白影像,收藏于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上海大学章程》原本等。在寻访过程中,摄制组也有许多新的发现:在四川彭州何秉彝烈士家乡找到了何秉彝在上海大学读书期间给家人写的书信,体现了那一代有志青年的心声;通过杨之华后人李晓云获得了杨之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的党员登记表,从而考证了她的入党介绍人和入党动机等,这些都是首次在纪录片中呈现。

上海复旦大学宣传片完整版(上海大学成立100周年)(5)

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学名师荟萃

五卅精神是上大师生所铭记的精神之魂,1935年,上大校友林钧、周大根等人创作《“五卅惨案”周年纪念歌》。导演们从周大根烈士后人的手里拿到了歌曲简谱和歌词,并联系上海市秋萍学校(周大根纪念学校),请师生们复原了这首歌曲。五卅运动爆发90多年后,充满五卅精神的旋律再次回荡在上海这座城市的上空。

在表现形式上,纪录片《红色学府》创意地使用了版画元素,邀请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版画系师生创作了上大主题的版画作品。版画独特的刀法和质感,拥有着简洁明快、单纯强烈的表现力,“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大破大立,晓喻新生”的寓意也与20世纪20年代的革命精神相吻合。

上海复旦大学宣传片完整版(上海大学成立100周年)(6)

上海大学西摩路校址珍贵的历史存照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认为,“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是一个革命人才培养基地,是中国最早系统化地向学生传播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的高校,培养出了大批革命和建国的第一流人才。《红色学府》这部纪录片第一次用影视的形式展现了上海大学的这段历史。摄制组本着尊重历史的严谨态度,不仅挖掘了很多新鲜的史料,更有自己的新探索和新研究,大大提升了这部纪录片的文献价值。研究早期上海大学的这段历史,也对中共早期党史研究有重要意义,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的重大题材。纪录片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早期的这批革命者生动起来,通过多种表现手段增加了片子的可看性。这部纪录片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校史内涵,体现了中共中央在上海领导革命的一个典型案例。”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题图来源: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钟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