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师不愿意做班主任,重要原因就是班主任每天需要做大量常规管理工作,这非常繁杂、琐碎。从清晨开始,一直到下午放学,一直忙个不停。有些学校,还有晚自习和住宿管理。下了班也不得安宁,需要随时准备接听家长的电话,应对突发事件……这一切,不仅对班主任的体力是个考验,更重要的还在于会给班主任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令班主任疲惫不堪。

一般而言,学生的学业成绩、升学状况、竞赛获奖情况、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学生家长的认可,会给班主任带来一定的成就感,可以使班主任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职业幸福感,但烦琐的日常工作仍然会使班主任产生职业倦怠。对班主任来说,辉煌是暂时的、偶尔的,疲惫是持续的、常态的。但最能体现班主任教育智慧的恰恰是这些平凡而琐碎的常规工作;优秀的班主任能够把一件件小事做出艺术来,在平凡中见伟大。

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有的班主任从早忙到晚,工作也未见得有多少起色,而有的班主任看似不怎么费力,效率却很高?

根据工作状态,班主任可以分成四种。

第一种,既不动脑也懒得动手。这类老师根本不能胜任班主任工作,只是在这个岗位上混日子而已。

第二种,工作勤奋却不爱动脑筋,工作很辛苦却没有多大进展。这类班主任需要学习、反思。

第三种,喜欢动脑筋,有理念、有想法,能用一些小技巧把工作做得较好,但却不够勤奋。这类班主任有发展的潜质,但很多班主任工作毕竟是需要亲力亲为的,只会用技巧偷懒是不能成大器的。

第四种,既有教育的方法和智慧,也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这类班主任能够成为优秀的班主任。第四种班主任和第三种班主任的最大区别,体现在对待常规管理工作的态度和投入程度上。

实践出真知,我们必须在常规工作中学会做常规工作的方法和智慧。这些方法和智慧经过思考和总结,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就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把开展工作比作“弹钢琴”,他指出,要 ——

学会“弹钢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军、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钢琴有人弹得好,有人弹得不好,这两种人弹出来的调子差别很大。

这段“‘弹钢琴’工作法”的论述,很形象地指出了我们应该如何艺术地处理繁杂工作——既要全面观察,又要重点关注,围绕中心,各项工作要配合好,不能蛮干。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需要合理分配。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在每一段时间都要有工作的重点,在各项待处理的事务中也要有一个中心工作。对出现的问题,在处理时也要分先后次序和轻重缓急,等等。

文章来源:源创图书《从合格班主任到优秀班主任》,陈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

班主任工作小窍门(如何让班主任工作高效不费力)(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