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浏览知乎时,有人推荐一本黑泽明的书,书名是《蛤蟆的油》。看到书后发现这是一本黑泽明先生的自传。

在这本书的封面背后有著名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和张艺谋对黑泽明的评价,称之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是享誉全球的电影大师,由此,我才了解黑泽明并接触到他的经典之作——《罗生门》。

黑泽明罗生门点评(黑泽明罗生门)(1)

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

第一遍看完后,最直观的感受除了配乐不错外,就是演员阵容真不强大,台词场景变化更是少的可怜,服装特效在当时的黑白电影简直闻所未闻。但是,就是在这少数的几个人物和场景变换中,完成了故事的讲述以及情感的升华!而且在我看来,故事是什么,故事的结果是什么,谁在说谎,什么是真假,这些都不重要。那个报官人(樵夫)、和尚和无赖之间的对话,却一点点升华着主题。

电影采用了插叙的手法,在开头,讲述了樵夫和和尚,他们俩疑心重重、唉声叹气的坐在名叫罗生门的破宅下躲雨。这时,一个好事的无赖也跑了进来躲雨,对樵夫与和尚的言语间的事产生了好奇,于是就这样引起了一个奇怪的故事的讲述。

故事先由樵夫讲起。故事发生在三天前,樵夫去山上砍柴,却意外发现了一个男人的尸体,于是他吓得跑去报官,并在三天后的今天,被召去作证。然后场景转移到了公堂之上,樵夫,和尚以及疑凶的强盗都对与死者交集进行了阐述。死者是一位富有的武士,他貌美妻子坐在马上由他牵着赶路。在赶路途中遇到和尚和强盗,强盗见到那貌美的妻子心生歹念,于是用计将武士捆绑,并且抢占了他的妻子,最后在和武士决斗的过程中,杀了武士。

黑泽明罗生门点评(黑泽明罗生门)(2)

之后,武士的妻子也来到了公堂之上,柔弱温顺的进行她的讲诉,确与强盗讲述的完全不同。接着,死去的武士借助某种方式也进行了他的阐述,不约而同地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饰”,渲染了自己的高大英勇迫不得已,贬低了其他卑鄙可耻的人。

黑泽明罗生门点评(黑泽明罗生门)(3)

最后,无赖发现樵夫话里的矛盾,猜测樵夫知道全过程但害怕牵涉其中于是选择了隐瞒,就这样在无赖的追问下,樵夫比较客观的呈现了整个故事:妻子被强盗强占后,强盗央求妻子嫁给他,却遭到了妻子痛哭流涕的反对,妻子拿着刀划开了绑在武士身上的绳子,暗示让强盗和武士进行决斗,活着的那个人为她的丈夫。武士却拒绝并声称一个女人被两个男人玷污应该羞愤的自杀。但是迫于强盗的“欲望”,不得已,怯弱的两人开展了啼笑皆非的攻击,最后,强盗杀死了武士,想带妻子走,而妻子看到皆是懦弱的男人于是拒绝,强盗欲杀死妻子,却被她逃脱,慌乱中,强盗继而也逃走了。就这样,完成了这个故事的讲述。

而罗生门下的故事还在继续

在躲雨的三人,听到了孩子的啼哭,无赖抢走了襁褓中的和服,并直言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在这个世界上小人活得更好,如果你不自私的话,就没办法活下去。还拆穿了樵夫取走并贩卖妻子名贵匕首的私心,大笑着扬长而去。和尚抱着孩子,无奈的看着樵夫。樵夫想要带走孩子,却被和尚误会连孩子也不放过,解释道自己有六个孩子,多一个也没什么分别。于是和尚将孩子给了樵夫并羞愧而感激的说道,多亏了有你,我想我可以继续保持对人类的信心了。

雨停了,故事完了,众人离开了罗生门,也完成了从信任到怀疑再到信任的传递。

再回到电影本身,共出现了六个人物,三个场景来回转换,极简的台词,真的是前所未有的简单,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处处伏笔,处处暗示,处处讽刺,点点升华,无一不感叹黑泽明神奇的脑洞,不愧称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因为撒谎是人的本性,是人们对他人乃至对自己的伪装。每个人都是这样,既自私又不诚实,爱编借口。

如果你认为这就是人类的灵魂,而你因此丧失掉对人类灵魂的信心的话,那么看到影片结局你也许有所改观。正如万物相生相克,人类的劣根性,必然会有高尚无私来相抗衡。虽世间的轮回,因果循环,但人心终向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