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赐福故事长图(天官赐福人物篇)(1)

天界第一武神、信徒千万的神武大帝、白衣祸世、两千年前古乌庸国的太子殿下,谁才是真实的他?

我曾看到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评论:“做人的时候做太子,做鬼的时候做绝,做神的时候做神武大帝。”真可谓是前途不可限量。

的确,君吾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慈悲、慷慨、正义、强大,受万人敬仰,同时他也阴暗、自卑、对他的信徒失望、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却又想证明自己的选择才是对的。

他是一个矛盾体,活得很累,一边慈眉善目身披白甲赐福苍生,一边带着哭笑面具降灾人间,白衣祸世。正面是他心中的道,心怀天下的乌庸国太子向往的道,反面是好心办了坏事众叛亲离后的另一条道。

《天官赐福》中的神不是普遍意义上没有爱恨情仇,心如止水的神,而是一众拥有尘世纠葛、会偏心护短、会哭会笑、有时无能为力的充满人性的神,我想恰恰是这种“人性”才让读者共情——

原来神也会纠结,也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也会无能为力

所以这本书才拥有了如此多的读者。

天官赐福故事长图(天官赐福人物篇)(2)

两千多年前,古乌庸国太子天赋异禀,年少飞升,他很强大,拥有宫观信徒千万,香火鼎盛,一时无两。可恰恰是因为他太过强大,这才酿成了后来一系列的悲剧。

太子在梦中预见了乌庸国将会在三年之后受到灭顶天灾——火山喷发,无人幸免。

那是他的子民、他的信徒,更有亲人朋友,无论如何,太子无法亲眼看着他们灰飞烟灭,他把这个预知梦告知了国民,能怎么办呢?面对即将到来的末世,乌庸国子民的想法则是侵略其他国家,占领其他国家的土地,举国迁移,这样就能避免天灾,站在本国民众的立场来看,没有问题。

可太子那时已飞升成神,作为神,他不能只保佑本国子民,而将祸水东引,把灭国的风险转移给其他人,不行,他做不到。

于是,他向天界的同事们求救,可没有人愿意违抗天意助他一臂之力,纷纷作壁上观。

于是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暂且称之为好办法,后来的确证实了这是个天真且糟糕透顶的想法。

神可以点将,也就是将凡人点将成神,但是这个凡人不是无端飞升,全靠点将他的神明以法力滋养。

没错,他想依靠自己强大的法力,建造一座通天桥,将乌庸国数万子民点将到天上,这样便能免于灾祸,等大祸过去,再让他们回去,把天庭当做是避避风头的港湾。

嚯——这简直是...异想天开!

那得耗费多少法力,尽管他是天界最强武神,他的三位朋友却开始担心,纷纷劝说他放弃这个危险的念头,天降灾祸是天意,即便你是神,又怎能违背天道呢?

可乌庸太子不想放弃,他爱他的子民、他的信徒。

就这样,三年来,他一心造通天桥,忽略了信徒的祈愿,前面说过信徒的祈愿、还愿是一个神官法力的来源,再加上三年后火山并未喷发,天灾没有降临,很多信徒开始蠢蠢欲动,背地里怀疑这位太子殿下是不是抽风了?不替信徒实现祈愿等于吃空饷不干活啊!这还行?因此信徒们纷纷转拜其他神官,香火不再,功德流失,于是太子的法力也渐渐弱了下去。

天官赐福故事长图(天官赐福人物篇)(3)

尽管失望,他还是不想看国民遭受灭顶之灾,于是他仍是苦苦建桥,妄想打通天界和人间的媒介。

终于,在三年后的某一天,火山喷发了,人间炼狱不过如此,子民们信了太子的预言,纷纷奔上通天桥,可由于三年来信徒的不断流失,太子的法力大不如前,通天桥造得极为辛苦,他用双手撑起桥梁,同时还要供养着这千千万万的子民,给予其灵力。

人们狂涌上桥,争前恐后,生怕自己被落在炼狱人间里,甚至不惜踩着别人的尸体往上爬,太子就要支撑不住了,却没有人听他的话,慢一点,哪怕是给他一瞬喘喘气也好。

“他是神,怎么会累呢?”

“太子殿下是最强的神,他一定能保佑我们。”

信徒们在这时又给予了太子莫大的“信任”。

就这样,太子苦撑许久,人间通往天界的路太远太长,终于不堪重负——桥塌了。

数以千万的民众落入火海,他们挣扎着,狂叫着,咒骂着...而那些没上桥的国民们免于此劫,开始憎恨起了曾经他们奉为神明的太子,推倒了他的神像,烧毁了他的宫观,唾弃他一文不值。那边太子殿下因为通天桥一事,触犯了天条,被贬下凡。

一个双输的结局。

他却不死心,还在想着如何平息火山的怒火,这时的他和后来的谢怜一样,没有被信徒的背叛打败,至少还存有些许期望,期望自己能保佑乌庸国的平安。

于是他又想到了一个法子,便是用活人献祭,而挑选的人都是死囚犯,本来也没什么问题,可他的三位朋友却觉得不妥——凭什么要拿活人献祭?火山要吞噬多少活人,死囚不够了,莫非要拿普通人献祭吗?

这是第二次他们四人产生分歧,严重到两位朋友直接一走了之,只剩下梅念卿始终陪着他。

可太子没有多少耐心了,果然还是用活人献祭了,火山被平息,信徒重新开始供奉他,他又飞升了。

这次不同的是,他献祭的人里就有他的几个朋友,他当时怎么想的?是被逼的吗,还是说,他无法忍受旁人的阻碍了。

我们不得而知,能知道的是太子变了,他脸上开始出现了人面疫,那是一种寄生的生命,那几个人面赫然就是他消失了的朋友的怨念而生,日日夜夜撕咬着他。

后来的太子踏平了天界,杀光了所有在他求助时不帮一把,却在他被信徒唾弃以后开始施恩夺信徒的天界同事们,将整个天界夷为平地,他做得到,因为他始终都是最强大的武神。

蛰伏数年,他又重新飞升,这一次他建立起了属于他的天界秩序,再也没有人知道他的过去,他给自己杜撰了出身、经历,把乌庸国连同通天桥事件一并埋在了地底,把铜炉火山变成了万鬼厮杀的蛊城,成为了创世之神——神武大帝,君吾。

天官赐福故事长图(天官赐福人物篇)(4)

可是恨意很难消散,不然世间哪有那么多的怨鬼?

于是他对人间的恨意、对天界的恨意、对自己的恨意衍生出了一个怪物:白无相。

这是一个身披丧服,戴着一面半哭半笑诡异面具的鬼,他从铜炉出世,凝结了乌庸太子全部的恨意,称“白衣祸世”。

天官赐福故事长图(天官赐福人物篇)(5)

很快,新的天界有了新的秩序,飞升了一批新的神官,他们全都听命于他,对这位帝君无限尊崇。

他一面享受着创世大神的荣光,一面作为白衣祸世挥洒恨意,本来他的恨意快要平息了,可这时发生了一个意外。

仙乐国太子殿下谢怜出世了,他同样生于“荧惑守心”之日,同样生而强大,同样受到万民敬仰,同样天赋异禀不可限量,同样心怀苍生想要一展抱负,看着眼前这个和他如出一辙的太子殿下,他不免想到,这难道是宿命的轮回?好极了,他等了上千年终于等到了这样一个人,另一个“自己”。

于是他的计划开始了。

天官赐福故事长图(天官赐福人物篇)(6)

君吾在一念桥头做了分身,一个身披残甲,脚踏业火战死的鬼魂,每日徘徊于此,问路过的行人三个问题——“此间何地、此身何人、为之奈何?”

在谢怜十七岁的某一天,他来到一念桥头,斩杀厉鬼于三问之间,并在桥头种下一棵桃树。

这时“刚好”下凡的神武大帝问谢怜为何这么做?

谢怜答曰:“身在无间,心在桃源。”

就是这么一句话,令他亡了国,而后遭受了八百年的考验。

对君吾来说,他活了两千年,他经历过真正的“身在无间”,他的切身体会是——身在无间,心不可能在桃源,只会陷入无间地狱。

你一个十七岁的小毛孩子,懂什么?未经他人苦,焉知他人何为?

同时君吾也很高兴,他将谢怜视为传人,命运如此相似的两人面对同样的抉择的时候,又会如何呢?他很期待。

谢怜会不会是下一个白无相?

天官赐福故事长图(天官赐福人物篇)(7)

于是他给仙乐国散去人面疫,看谢怜如他所愿下凡救世,又作为白无相蛊惑谢怜的信徒将他“百剑穿心”,看他双亲自尽,看他众叛亲离,看他走投无路,看他亲手戴上自己递上的哭笑面具。

可谢怜没有如他所愿走上乌庸太子的旧路,他始终没有发动第二次人面疫,尽管永安的民众害他亡了国,可他分得清始作俑者是谁,他的仇人始终都是白无相,不是任何普通人。

白无相说:“你要拯救苍生?可是苍生不配。”

那又如何?苍生冷漠也好、随波逐流也好,自私也好,可是,这不是残害所有人的借口!因为,至少还有一个人信他,还有破败神殿里那一朵朵小百花,还有人大喊着:“我不会忘了你,殿下,你是唯一的神!”,还有大雨中,从坭坑里拉了他一把的路人,一个遮风挡雨的破斗笠!

只要还有一个人就够了!

不过我想,君吾这时应该是嫉妒又兴奋的,他很乐意看到另一个“自己”做出不同的选择,又在期待着在这选择之后,将会是什么结局。

而事实证明了——

他做不到的事,有人能做到!他救不了的世人,有人能救!他坚持不了的道,有人在坚持!

何为道?人行于世即为道。

最后君吾被冲破咒枷的谢怜打败,他茫然地坐在大火之中,谢怜解开背上的斗笠,仍给他。

只是这只斗笠来得太晚。

他最终与两千年始终陪伴着他的梅念卿一同留在了古乌庸国的遗迹里,太累了,这两千年他太累了,是时候该放下了。

况且,年少的他坚持的道,不是有人传承了吗?他没选错人,谢怜的确像他,很像两千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乌庸太子,他梦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少年人做出了他不敢做的抉择,将一条破路走出了坦途!

这大概也是一种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