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骄而不泰小人泰而不骄(真正的君子和而不同)(1)

古人认为,德行修养高谓之“君子”,德行修养差谓之“小人”。

《增广贤文》有云: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

一个君子,内心坦荡,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十分快乐,而小人呢,因为不懂因果,机关算尽,贪恋、利益熏心,其实违背了自己的良心,反而越来越不快乐。

所以,要想得到真正的开心,唯有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

《论语》里,有三处关于君子和小人区别的论述,值得我们借鉴。

君子骄而不泰小人泰而不骄(真正的君子和而不同)(2)

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追求的是与人和谐,而不是完全相同,人云亦云;

小人追求的是与人相同,盲目附和,其实相处并不和谐。

真正的君子之交并不是要彼此的观点保持一致,而是能尊重对方有其独立的见解,也不会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彼此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我们伟大领袖刘伯承和邓小平就是”君子和而不同“的最好代表。

刘伯承生于1892年,邓小平生于1904年,两人年龄差距不小,但是在革命工作中的合作却非常愉快。

刘伯承主管军事工作,邓小平主管政治工作,刘伯承的工作态度是“举轻若重”,无论大事小事,事事躬亲,邓小平的工作态度是“举重若轻”,每遇大事,都能以轻松的态度应对。

二人绝不要求对方和自己意见都一样,遇到事情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最后选一个最好的意见一致去做。

刘邓团结协作,默契配合,使得刘邓大军百战百胜,敌人闻风丧胆。

最美的协奏曲,一定是由不同的乐器,用不同的声音,和谐演奏而成。

一个真正的君子,一定是能用包容的姿态,在丰富多彩中达到和谐,而不是强求一致,容不得差异而造成冲突。

君子骄而不泰小人泰而不骄(真正的君子和而不同)(3)

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以正道广泛交友,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顾道义。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注道:“周,普遍也。比,偏党也。”

君子一心只为公,没有私心,所以与所有人都能愉快相处,小人时时考虑自己的利益,拉帮结派,做些违背道义的事情。

这里所说的是君子的团结之道,君子认为真正的团结是坚持原则,在共同目标下的大团结,而不是以个人志趣癖好为标准的小圈子的一团和气。

当然,也不是说一个人不能有个人的小生活圈子,我们要说的是一个人的小圈子,绝不能影响组织的大圈子,局部利益不能影响全局利益。

为什么君子和小人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因为眼界不同,大局观不同。

君子是站在了山尖,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不会去计较一花一草的得失;小人是站在了山脚,眼前只有那么一点点世界,所以会争取那一草一木。

君子骄而不泰小人泰而不骄(真正的君子和而不同)(4)

3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待人安详坦然而不骄矜凌人,小人待人骄矜凌人而不安详坦然。

一个人真正的高贵,不是高高在上,对人颐指气使,而是体态安详,待人尊敬。

有这样一个故事,了凡先生去参加考试时,看到了同学丁敬宇,虽然年龄很小,但是对别人总是特别尊敬。

有人问了凡先生,对这次来参加考试的考生怎么看。

他说:“只有丁敬宇,待人恭恭敬敬的,是有贵气之相,你看他受屈辱不吭声,听到诽谤不辩解。一个人做到这种程度,就连鬼神也会敬畏的,怎么会不发达呢?”

到了发榜,丁敬宇果然高中!

古人有云:惟谦受福。做人谦逊朴实,才会福泽深厚。

其实很多人,表面看起来骄矜傲慢,心高气盛,但其实对自我并没有充分的认知,所以他们很难做到外表平和坦荡。

俗语说得好:一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

做人当如君子,即使一言不发,也能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

君子以厚德载物,惟有和而不同、周而不比、泰而不骄,方能承载厚重的福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