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的30种称呼(反映出时代的什么)(1)

老板,这个词现在是个尊称的叫法,走在大街上、茶馆、食肆,不出一分钟,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是颇高的。

仿佛开口前,不称呼人家老板,就是对人的不尊重。跟二三十年一样,你不称呼一个“同志”,都不好意思问个路。那时候没有导航没有及时更新的地图,好多地方都是靠鼻子下面的嘴来问的。问之前这声称呼很重要:大爷、老大爷、大姐、阿姨,还有就是万能的“同志”。

当然了,现在变成了万能的“老板”,是!路边修鞋的、卖烤红薯的也是老板,没毛病。

老板的30种称呼(反映出时代的什么)(2)

我记得当年上学时候,毕业写的论文是《论乡镇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里面提到了在江浙一代已经盛行的“老板”称呼。后来实习时候,写过一篇家乡的生产精品农具出口日本的跨国公司,题目好像叫《昔日土里刨食庄稼汉 今日跨国公司大老板》,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做了一些较深入的剖析。那是我首次对“老板”一词有了较深入的思考。

老板的30种称呼(反映出时代的什么)(3)

早些年,在老家觉得“老板”是专用名词;来深圳后,突然觉得“老板”是通用名词,后来多年后,全国统一了成为通用名词。除了在大媒体的行文规范中,不能随便用之外,基本都通用了。

对于企业主,控股股东创始人称呼老板没问题,但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又给了老板更多的叫法。

第一种就是“哥”,这也是我最不喜欢的一种叫法。我曾参与过一个公司的创建,创始人江湖上有个称呼为“龙”,所以创办公司时候,大家都按江湖惯例叫他“龙哥”(不是砍人被反制的那位哈)。总觉得江湖气很重,是不是第一感觉想到“琛哥”!

老板的30种称呼(反映出时代的什么)(4)

公司就是公司,按规定称呼董事长、总经理或者老板都问题不大,别搞得变味了。

这些年也有人称呼我“康哥”或“强哥”,这里面又有门道了,称呼“姓 哥”是通用尊称;称呼“名最后一个字 哥”这是强拉近乎,强行上位。虽然有几个特别不错的朋友称呼我“强哥”,我也很受用,这是好朋友之间的情谊,例外。

第二种就是“姓 总”,这是最朴实无华通用的称呼,任人挑不出毛病来。这个有个例外,稍微跟年龄有点关系,一般刚毕业25岁左右以下年龄段,不适用。太年轻的总,叫起来别人也会别扭。不过一般看着过30岁的人,先这么称呼着,管他是经理还是主管或者文员,一律起调就是“总”,也没毛病。

第三种是“姓 生”,这种情况在HK老板来看,比较普遍。可能收香港文化的影响,香港一般称呼“先生”,比如李先生、王先生等等。久而久之,一般就省略了中间的“先”字,变成了李生、王生等等。而且他们这种称呼很受用,当然,我们称呼起来其实也方便,挺好。

第四种是“姓 董”,这种情况一般适合某些上市的公众公司,老板请了职业经理人做总经理,自己专心研究公司发展,名正言顺的董事长。这个时候称呼某某董,学问大了。一是你注意到了老板的身份,二是你懂得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唯一有点问题的是,我有位朋友本身姓董,董董不好听。

老板的30种称呼(反映出时代的什么)(5)

康宗强调说:其实呢,称呼什么有些老板也不在乎,但有些老板就很在乎。所以呢,干脆按通用来,尤其初次见面,奔着“没毛病”结果,就不会有大问题。

当然了,实际交往中,还有一些好为人师的老板,就喜欢人家叫他“孙老师”或“赵老师”。如果有个高学历,还喜欢称呼他为“刘博士”抑或“黄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