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是小径,一生才情便是去处

南北宋词人(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1)

--你知道李清照吗?

--知道,那个把一生都化成诗词的女子

——

诗爱李白,词爱李清照

而二者相较,则更爱李清照

至于原因:

她年轻时与赵明诚的爱情故事,她前后判若云泥令人唏嘘的人生际遇,她作为有宋一代无可比拟的第一才女,这些都是理由。

但最重要的,是从她的诗词里透露出的亦婉约清丽亦阳刚傲气的心性品格,以及她在生命晚年的孤苦伤痛之中,依然遮挡不住的风流高贵的生命底色。

南北宋词人(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2)

她有孩童的天真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南北宋词人(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3)

李家有女初长成,雏凤清于老凤声

能有大成就者,多有家学渊源,李清照亦不例外。

易安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在这首《如梦令》中,吸引人的青春年少,还未被红尘情爱所牵绊,也没有家国存亡的忧虑,不知人生愁滋味,心思简纯,无忧无虑,生活浪漫而自在。这样一颗纯洁如雪的心,这样一种简单的快乐。透过这首词,与其说体现了李清照早期词作的调性,毋宁说统领了她的生活方式,那就是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喜欢山水。天地山水、人间草木,既是她一生的写作对象,也是她的倾诉对象,就像她后来在《怨王孙》中所写: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词学大师龙榆生对这首词的评价是:

矫拔空灵,极见襟度之开拓。

矫拔,在于青春;空灵,源自她的骨髓;审美,是李清照看待人生的方式。

南北宋词人(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4)

南北宋词人(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5)

她有小女子的娇羞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春日杏花吹满头,谁家年少足风流。

少年时光总是如此惹人怀念,宛如许久以前心中那只飞远的纸鸢。此客是谁?在这词间我们无从知晓。但从易安无比的羞涩中,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其中最为传神的,是那描出了少女内心矛盾情结的尾句:她想回房,可她又想一睹客人的风采。如何是好?她揣着一颗狂跳不止的心,拿起手中的青梅作品味状,那对明眸,却早把目光投向了门口进来的那位客人。只这简单的语言,从中细品,便能体会出少女悸动不安的纯心。

南北宋词人(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6)

南北宋词人(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7)

她也有身为女子的多愁善感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同是《如梦令》,这一首的格调明显由明快转为惜春而起的淡淡感伤。春来春又去,雨疏风狂,四季更替,最易激发一个人的忧思情怀。

自然,是人类最友好的伙伴;花草,是人类最靠谱的情人。对于李清照那样情思细腻、内心分外敏感的文人而言,更是如此。各种人间花木,都是她描写的对象,也是她各种情绪倾诉和寄托的所在。

所以,她在夜雨酒醒之后,第一件关注的事情就是院子里的海棠是否安然无恙。也许,本就转瞬即逝还要遭受风雨侵扰的花期,让她联想到自己的青春年华。最美好的事物,往往形如鲜花。就算旁人说着“依旧”,其实自己心里也明白风雨无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既有惋惜春花零落的无奈,也有对自己美好年华易逝的感慨。

明代戏曲理论家沈际飞在《草堂诗余正集》中说:

“知否”二字,叠得可味。“绿肥红瘦”创获自妇人,大奇。

红学家俞平伯说:

全篇淡描,结句着色,更觉浓艳醒豁。

现代文学家缪钺对此的解读是:

大概是少女所做,虽无深意,而婉美灵秀之致,非用力者所能及……

南北宋词人(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8)

那时候的易安还待字闺中,有的只是少女的小思绪,直到18岁那年,李清照嫁于太学生赵明诚为妻,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那时的易安,做作之词中都能看得出对夫君赵明诚的满心爱意

她可以以词传达爱意,生动而不俗套

《减字木兰花》

[宋] 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南北宋词人(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9)

也可将满腔柔情诉与世人知

丈夫赵明诚在外做官时,那一年的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

——《醉花阴》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据说赵明诚拿到李清照的词以后,为她的才情倾倒,又为她的柔情感动。细细品读,犹如美人在怀,如痴如醉。

然而看着看着,赵明诚又生出和老婆一较高下的心思,窝在书房里闭关,一口气写了50首词,后将自己写的50首词和李清照的词拿去请朋友评鉴。

朋友读后说:“这么多词作中,唯有三句绝佳。”赵明诚迫不及待问是哪三句。

朋友回答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之才,大抵如此。

南北宋词人(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10)

南北宋词人(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11)

可惜好景不长,战乱就那样突然而至,于是,易安从此不再易安,颠沛流离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曾有人说,真正大智慧的女人,当兼有小女儿的情态和大女人的情怀。遍阅青史,唯有李清照而已。丈夫的弃城而逃,成就了“易安君”

周邦彦晚年曾有一曲《西平乐》,描述金兵南侵之后的苍凉和感慨:

元丰初,予以布衣西上,过天长道中。后四十余年,辛丑正月,避贼复游故地。感叹岁月,偶成此词。

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觉春赊。驼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道连三楚,天低四野,乔木依前,临路敧斜。重慕想、东陵晦迹,彭泽归来,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何况风流鬓未华。多谢故人,亲驰郑驿,时倒融尊,劝此淹留,共过芳时,翻令倦客思家。

此曲可作地标看。其地标意味在于,标出了北宋词与南宋词的界分。借用该曲辞语,宋词在北宋年间犹如朱颜翠发,及至南宋以降,词人好比倦客思家。

用西方文化的经典话语来描绘便是:北宋时代是词人的乐园天堂,琴书欢乐,风流倜傥;蛮族南侵,不仅京都沦陷,一众士子也随之被逐出《清明上河图》所描摹的繁华盛世,所有词家都不得不坠入失乐园的境地和年代。

李清照的如泣如诉背后,却是山一般的凝重,峻峭嶙峋。李清照的阳刚气度,绝非大家闺秀可以形容。

南北宋词人(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12)

情深,却遭家变;忧国,偏逢乱世。

先是因为党争,李清照的父亲被排挤出朝廷,发还原籍。后又因为北宋权相蔡京的构陷,公公去世,丈夫丢官。

再后来,靖康之难来了,那是整个民族的劫难。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太平时节标榜的气节,到真正危机来临时,才发现没那么容易。

那一年,金兵长驱直入中原,丈夫赵明诚赴任江宁的次年三月,城中叛乱,身为知府,赵明诚却乘夜从城楼吊下绳子,逃跑了。

因而赵明诚被罢官。五月,又复起用为湖州知府。心怀羞愧的他,纵马狂奔,赶往建康面圣,八月即染疟疾而身亡。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南北宋词人(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13)

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

李清照不是只知道风花雪月的女子,在她骨子里,还有一股巾帼不让须眉气节。这一点,在她少女时代的两首诗词——《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中已经有所展露:

其 一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

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其 二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尊,

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丈夫的所作所为,易安大概是失望的,山河破碎之时,身为男儿,怎可只顾自身安稳?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虽流离于南方,她时刻都在希望着收复失地。言辞之间,仿佛能见她那瘦弱的身体,手持长矛,冲锋陷阵的影子。

南北宋词人(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14)

所爱之物遗失殆尽,所爱之人撒手而去。

流寓临安不久,李清照再嫁张汝州。

婚后,男人的真面目很快暴露出来,娶李清照只是为她手里残存的文物,发现她看守得严密,断不肯把这些与赵明诚费尽心血收藏的东西轻易交付时,竟对她大打出手。

他打量她妇道人家,嫁都嫁过来了,怎么也翻不出掌心去,于是放心地现出嘴脸,得意扬扬之余,把自己科举作弊的勾当也说了出来。

李清照抓住把柄,一状告上官府,申请离婚。宋代法律,无论什么原因,妻子告丈夫,就得坐牢。

易安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

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侩之下材。

宁可面对世俗嘲骂与牢狱之灾,也要寻回自由身,其勇气与决断,近乎壮士断腕。

在女人仅有的狭窄空间里,挣出自己的天宽地阔。哪怕肉身伏倒尘埃,也不肯把独立的灵魂和飞扬的心性输出去。

易安君的气魄让这世间大多数男儿都羞愧,国破的悲伤让她变得更加愁绪满怀,她是站在历史的最高层俯视众生,她有一种最深层的寂寞:

《忆秦娥》

【宋】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南北宋词人(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15)

假设李易安没有经历丧夫和离乱,其填词也就仅止于一介才女的尽情尽兴发挥。尽管其才华已然举世无双,但其词作只能让人会心一笑,不至于让人五内俱焚。南渡前后的词作,在艺术审美上无有高低之分,但在阅读效果上却轻重分明。

李易安孤身流离到南方的岁月,与当年在东京城内新婚燕尔的欢乐时光相比,反差大得触目惊心。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就是李清照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一代才女,就这样孤独寂寞的度过了人生尽头。

南北宋词人(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16)

也许

这就是李清照,被上天宠爱过,也遗弃过;享受过最美的相聚,也经历过最心酸的别离;在残酷的现实中孤独地漂泊过、挣扎过、恨过、抗争过,也我行我素、酣畅淋漓地爱过、活过。

深深折服大家的,不仅是她在诗词书画上具有卓绝才情,而且拥有超越同时代女子甚至男子的政治观点和爱国情怀。深刻的思想、坚定的信念、深厚的底蕴,让她的文字具有令人敬服、久远流传的无限魅力。

欢欣明快有时,惜花伤春有时,胸怀壮志有时……不得不说,李清照是一个个性多面、情感丰富的女子。也正因这些,她才能够将寻常文字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完美重组,以表达各种微妙的情绪和意境。这是李清照词作的魅力所在。

南北宋词人(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17)

明朝杨慎在《词品》说道:

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

使在衣冠,当于秦七、黄九争,

不独争雄于闺阁也。

站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任时光老去,而易安仍旧以她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自己独特的才华屹立在我们对她深深地追思里,每当读到她的诗词,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在那一首首愁怨的诗词里不禁涌出无尽的坚韧之气,更留下了无尽回味和思考。

南北宋词人(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