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乐高系列动画电影总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参与感,这种感觉不一定需要在童年时拥有一套乐高玩具才体验得到,原因在于一般人看着或拿着各种角色人偶就很容易联想万千,毕竟可以借助它们演练脑海中的剧情片段,并配上全新的台词,乃至全新的关系、全新的场景。这时候,无须任何人作伴,只要你会想、能想、敢想且愿意动动手、张张口,便可以变有限为无限,开辟出一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正由于乐高系列动画电影以乐高积木搭建全部场景,以乐高小人为角色,乐高玩具的互动属性促使剧情走向自然地蒙上了一层同人色彩,或者说具有较强烈的粉丝向设定,任何次元里的角色都可以供人再拆解与再拼装。就拿《乐高蝙蝠侠大电影》来说,为世人所熟悉的蝙蝠侠及其身边角色(含无关角色)被重新解构,其中糅合了漫画原著与多部真人电影的内容,也将某一真人电影的男主演纳入彩蛋,或恶搞,或致敬,隐含着影迷与漫迷才看得懂的梗。而临近结尾时的神转变(断裂的世界可以牵引复原)又强调了乐高玩具可以供人即兴拆解与拼装的基本特性,品牌合作实现双赢。
众所周知的是,蝙蝠侠的悲惨身世与曲折经历使其害怕失去亲近的人,进而一味地沉浸于“正义”行动,近似偏执地惩处违法犯罪份子,且刻意地与外人保持较远距离。就算身兼管家与长辈角色的阿尔弗雷德劝蝙蝠侠走出成长阴霾,尝试活出真我,但他依然选择自我封闭,直到死对头小丑不按常理出牌,以及新的家人出现后,才开始有所改观。可以说,整部动画电影呈现的就是蝙蝠侠解冻内心的过程,且在强行正说之外带有一股浓浓的YY气息。当然,这是大电影的任务所在,也是其受人欢迎所在。
为此,新的剧情需要给蝙蝠侠安排戈登警长退休,其女儿(蝙蝠侠爱慕之人)上台呼吁联合执法;一个乖巧的孤儿“奇妙”地成为蝙蝠侠养子,愿意与其一同打击罪恶;小丑与超级英雄,乃至其他异世界坏人(伏地魔、索伦等)的串场出现,就像DC《超人大战蝙蝠侠:正义黎明》那样,其做法看起来异想天开但又没有哪里不合适。在话题探讨上,延续了以往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孤胆英雄是否需要遭受社会约束或制裁,以及能否团队合作等内容,并无亮眼之处。可是,将罗宾这一角色设计为蝙蝠侠养子,让蝙蝠侠拥有了为人父的体验是很多人万万没想到的——这样的蝙蝠侠久违了,也鲜为人知。而大团圆结局更是令前面剧情所营造的严肃、冷酷氛围转向温暖、柔情、神经质,友谊、家庭与爱的主题就像被迪斯尼附身了,幸亏没有造作之感。当罗宾在紧要关头说想尿尿,蝙蝠侠问其能不能忍一忍,还说“早知道就不给你喊那杯水”时,我的鼻子猛地酸了一下——这多么像爸爸与其他亲人啊!相信每个人在小时候说想尿尿而恰巧大人们忙得不可开交,都会有类似的对话吧?!
相比东方哲学,西方哲学更为关注“我是谁,我可以成为谁”的深度思考。除了组建家庭,让蝙蝠侠承担某一家庭角色外,通过将蝙蝠侠与小丑之间较为单纯的敌我对抗关系升华为一种惺惺相惜的特殊情感,关于“蝙蝠侠是谁,蝙蝠侠可以成为谁”的还原式展望便带上了一种奇怪但不招人反感的恶趣味。或许,让蝙蝠侠的日常生活具备更多的可能性,有助于我们看到一个更真实、更全面的蝙蝠侠。若换一个相对具体、形象的角度来说,则是这里面的蝙蝠侠以20世纪60年代的夸张滑稽面貌继续50年代的科幻冒险,并尝试以近些年流行的黑暗人性挖掘与综合治愈嫁接40年代的家庭关爱,但不知30年代的黑夜侦探成分还剩下多少呢?
作者:火天骑士(动画影评俱乐部会员)
让影评成为影响中国动画产业的力量!
投稿邮箱:animation_review@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