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去世之前留下遗诏,根据《世宗宪皇帝实录》的记载,这份遗诏是雍正生前拟定的,而非驾崩后出自大臣之手。

雍正多大的时候传位给乾隆(列出五个人名让乾隆予以照顾)(1)

遗诏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雍正总结了继位以后取得的政绩,第二部分主要是交代了自己死后传位给宝亲王弘历;第三部分交代了一些未解决的重大政务;第四部是本文的重点,所以将该部分全文列出:

弘历仰承祖宗积累之厚,受朕训诲之深,与和亲王弘昼同气至亲,实为一体,尤当诚心友爱,休戚相关。亲正人,行正事,闻正言,勿为小人所诱,勿为邪说所惑。祖宗所遗之宗室宜亲,国家所用之贤臣宜保,自然和气致祥,绵祖宗社稷万年之庆矣。

庄亲王心地醇良,和平谨慎,但遇事少有担当,然必不至于错误。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材,但平日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倘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

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祥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钜;大学士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安民察吏,绥靖边疆,洵为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人著配享太庙,以昭恩礼。

雍正多大的时候传位给乾隆(列出五个人名让乾隆予以照顾)(2)

雍正遗诏中提到的这五个人,是要让弘历重点照顾的。乾隆继位之初,也给了这几个人很高的待遇,其中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以及张廷玉、鄂尔泰都为总理事务大臣。弘昼是乾隆的亲弟弟,因向来对政务不上心,故得了一个管理内务府的差事。

随着乾隆皇权的不断集中,朝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五个人也有了不同的结局。事实证明,这五个人中,能得善终的只有二人,其他三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乾隆的打击。

和亲王弘昼

弘昼早在雍正年间名气就很大,这个皇子特立独行,尤其喜爱“活人出丧”,他对政治没有兴趣,更对皇位不抱任何幻想。

雍正多大的时候传位给乾隆(列出五个人名让乾隆予以照顾)(3)

雍正十一年,弘昼被封为和亲王。弘昼纵有万般不是,但对于皇子来说,能做到不觊觎皇位十分难得,这也是他在乾隆朝屡犯错误却能始终自保的根本原因。

雍正在世时,弘昼尚不敢太出格,但乾隆继位后,对这个弟弟也是万般疼爱,赏赐不断。可弘昼骄矜狂妄,倚着兄长的威势,傲慢任性,肆意妄为。甚至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殴打大臣讷亲,曾几次搞得乾隆下不来台。

弘昼办差屡屡出错,有时也会让乾隆难堪,但乾隆对他很宽容,受到的最大处分不过是罚俸三年。弘昼曾写过一首《金樽吟》,曰:

世事无常耽金樽

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

推杯换盏话古今

雍正多大的时候传位给乾隆(列出五个人名让乾隆予以照顾)(4)

有不少学者认为,这就是弘昼的“保命诗”,正是他对乾隆的皇权不造成任何威胁,所以才得到了乾隆的极大宽容。乾隆三十五年,弘昼病逝,赐谥为“恭”。

庄亲王允禄

允禄是康熙的第十六子,康熙晚年皇子争储,允禄没有卷入这场政治风波当中。所以雍正继位后对众兄弟实行打击报复时,对允禄网开一面。

雍正元年,庄亲王博果铎去世身后无子,雍正令允禄过继给博果铎,并承袭了庄亲王的爵位。雍正一朝,允禄位高但权不重,担任的也都是八旗都统一类的职务。

乾隆继位后,允禄被任命任总理事务大臣,兼管工部事务,食亲王双俸,名次排在允礼、张廷玉、鄂尔泰之前。

雍正多大的时候传位给乾隆(列出五个人名让乾隆予以照顾)(5)

雍正丧期过后,乾隆对军机处作了一些改革,规定了此后宗室王公不得入军机处。客观地说,乾隆这个举动并不是针对允禄一人,但允禄因为权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心生不满,他便于胤礽之子理亲王弘皙等人来往诡秘,似有反对乾隆之意。

乾隆四年,允禄受到处罚,停双俸,罢都统职。此后允禄一直到处于人生的低落期,直到乾隆三十二年去世为止,都没有得到重用。

果亲王允礼

在康熙帝的众多皇子中,除了怡亲王允祥之外,允礼算是结局最好的一个了。康熙晚年允礼纵情山水,不参与皇权之争,聪明持重。又工书法,善诗词,好游学,所刻书雕甚是精美。专心研究藏传佛教经书并组织翻译藏文名著,曾选编刻印《古文约选》。他一生笔耕不辍,与当时文坛、诗坛威望甚高的方苞、沈德潜等也有颇多交往。

雍正多大的时候传位给乾隆(列出五个人名让乾隆予以照顾)(6)

允礼在康熙朝没有封号,雍正继位后允礼便封为郡王,到了雍正六年时,又晋封果亲王。雍正对允礼有一个很高的评价“实心报国,尽心竭力,操守亦甚清廉”。

雍正去世后,允礼作为顾命大臣,排在允禄之后。乾隆对这个叔叔也算礼数有加,免其跪拜之礼。不过遗憾的是,允礼寿数不高,乾隆三年就去世了,死后没有子嗣,以乾隆帝幼子弘曕为子袭果亲王爵位。

鄂尔泰、张廷玉

这两个人读者都比较熟悉,他们在乾隆初年很受器重,自宗室王公不入军机处形成定制后,他们实际掌握着国家的行政大权。加上乾隆刚刚继位,根基尚不牢固,国家军政重务都仰仗此二人。

雍正多大的时候传位给乾隆(列出五个人名让乾隆予以照顾)(7)

不过鄂尔泰于张廷玉素来不合,雍正在位时尚能互相克制,但到了乾隆朝由于是顾命大臣,先朝元老,两人的争夺也就趋于白热化,形成了满人依附于“鄂党”、汉臣依附于“张党”的局面。

鄂尔泰算是幸运的,他死得早也死得是时候,如果要是活到了乾隆十三年,那么他的命运大致也会和张廷玉一样,将会受到乾隆的百般羞辱,估计连配享太庙都难。即便是这样,鄂尔泰还是受到了鄂党的牵连,从贤良祠中被撤出。

张廷玉晚年受到了极不公平的待遇,当然他本人也有一些失当的地方。但其本质还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的存在对于乾隆来说是个障碍,只有扳倒了这些前朝老臣,乾隆施政才会不受任何的阻碍,这也是乾隆中期以后,喜欢培养后起之秀的原因之一。

雍正多大的时候传位给乾隆(列出五个人名让乾隆予以照顾)(8)

总的来说,乾隆基本上贯彻了雍正的遗诏,对宗室行亲亲之道,对顾命大臣也没有给予打击报复。只不过对张廷玉来说,多少还是有点苛刻,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张廷玉是汉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