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头岩是我国49个大陆领海基点之一,也是我国在惠州市境内唯一一个领海基点,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加强海域海岛管理,打好伏季休渔战,6月29日,广东省海洋综合执法总队惠州支队出动中国渔政44603船从执法码头出发对针头岩领海基点的保护情况及附近渔场进行巡航检查。

郑和出海计划图(郑和七下西洋6次经过这里)(1)

执法人员乘船于早上8:30到达针头岩附近海域巡航,发现一艘悬挂“粤湛渔00192”钢质渔船涉嫌违反休渔规定,经执法人员登船检查,发现船舱有螃蟹等渔获物及涉嫌违规的捕捞网具,随即派执法人员将船只扣押回执法码头作进一步调查处理。随后,派执法人员继续在针头岩附近海域巡航,于12时到达针头岩。

郑和出海计划图(郑和七下西洋6次经过这里)(2)

针头岩位于红海湾正南方约20海里处,是进出粤、港船舶的主要航道。巡查行动采取绕点观察和登岛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执法人员重点检查领海基点标志是否完好,基点保护范围内是否有进行工程建设以及其他可能改变该区域地形、地貌的活动,对基点标志及所在海岛进行了记录、拍照和摄像。

郑和出海计划图(郑和七下西洋6次经过这里)(3)

“针头岩领海基点岛地形、地貌完好,岛上有海鸟筑巢栖息。”广东省海洋综合执法总队惠州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巡航历时10个小时,航行120海里,共检查渔船三艘,查扣一艘涉嫌改变作业方式船只,清理海上违规渔网约两百米,圆满完成既定巡航任务。

郑和出海计划图(郑和七下西洋6次经过这里)(4)

知多点

针头岩1996年入列中国领海基点之一

领海基点是计算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起始点,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宣誓主权的重要标志。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领海基线为测量沿海国领海起点,一般是沿海国大潮低潮线,可是在一些海岸线曲折的地方,或者是在海岸附近有一系列岛屿时,便使用直线基线划分方式,就是各海岸或岛屿确定各自的适当点,以直线连接这一些点,划定基点,这些点就称为领海基点,这一些直线就是这一海域的领海基线。

目前,我国大陆共有49个领海基点,其中,广东省拥有7个领海基点。1996年,在中国政府发布的领海范围声明中,惠州境内的针头岩正式入列中国领海基点之一。

郑和出海计划图(郑和七下西洋6次经过这里)(5)

古航线重要坐标,郑和6次经过

针头岩别名大青针、大星簪等,隶属中国惠州市惠东县,是位于大亚湾东南偏南、香港正东海上的一个小岛,离大陆最近点34.4公里,是我国领海基点之一,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针头岩实际上是一个明礁,岛周水深35-42米,四周峭壁矗立,难以登陆。由于附近海域暗礁丛生,大船一般不敢靠近,但却聚集了不少捕鱼或者海钓的轻舟,是众多海钓人士喜欢去的地方。

郑和出海计划图(郑和七下西洋6次经过这里)(6)

其附近大、小三门岛、青洲岛、公洲岛、黄毛刀、红圣公岛和大青针岛、鬼湾岛等共同组成了“沱泞列岛”。

在历史上,针头岩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自明代以来,古称“大星尖”的针头岩,一直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向坐标。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启臣在其主编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一书中认为,“郑和下西洋只有第二次是从广东出发,其他六次从江苏出发,到福建五虎门放洋后,均要经广东南澳岛、大星尖、独猪山、七洲洋,到达西洋各国的”。也就是说,郑和七下西洋,六次经过大星尖,即针头岩。

此外,将针头岩(即大星尖)列入古代航海的图籍还有很多,较著名的还有《海国广记》《指南正法》《四夷广记》《海录》《渡海方程》《广东海防汇览》等,种种历史文献均证明了针头岩是古代西洋针路不可或缺的一环。

【记者】乌天宇

【通讯员】惠海综

【作者】 乌天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