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律

喜 闻 捷 报

一九四七年

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注释】

蟠龙,古镇,在延安城东北70多里。

我读毛泽东诗词(我读毛泽东诗词)(1)

【赏读】

解放军西北野战团在1947年3月18日夜撤出延安以后,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由于采取机动灵活、避我之短、抑敌之长的“蘑菇”战术,解放军在撤出延安后短短的四十五天之内,就打出了好几场胜仗,在沙家店战役胜利后,于中秋节前,又收复青化砭、蟠龙等城镇。毛泽东就是喜闻这个捷报后引发了诗兴而作此诗。

沙家店战役的胜利,扭转了陕北的战局,大家尽情欢笑。毛泽东板着指头数:“清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整个凑起来我们吃掉它六七个旅。胡宗南说他有四大金,”毛泽东略一停:“我看他们‘金缸’不如老百姓的腌菜缸。”

大家哄堂大笑。

“他们四口缸被我们搬来三口:何奇、刘子奇、李昆岗。只剩一口缸,叫什么……”会场更加活跃起来,后面有人喊:“叫李日基!”

毛泽东吮吮下唇,幽默地说:“对了,叫李二吉,这次没抓到他,算他一吉;下次也许还抓不住,再算一吉;第三次可跑不了啦!”

欢声笑语充满着陕北农家小院。

中国革命已见曙光。

正如毛泽东所预言,胡宗南不断损兵折将,最后不得不退出延安。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1948年3月,中共中央及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渡河东去离开陕北,历经十三年。

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撤离延安,转战延安三百七十天。

我读毛泽东诗词(我读毛泽东诗词)(2)

延安,革命圣地,全国进步青年向往的地方。巍巍宝塔山,悠悠延边水,低矮小窑洞,如豆油灯光……延安,人们心中的净土,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希望。

毛泽东感慨为“革命的落脚点与出发点”。

1940年初秋的一天,毛泽东去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路上,对前来迎接的四位学院干部说:皇帝出朝要乘龙车凤辇;官僚出阁,要坐八抬大轿。毛泽东反对“接接送送”,以他为首的共产党人创造了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而且最终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目标: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罗斯.特里尔说:“延安的岁月是毛泽东作为中共领袖的黄金时代。”

我读毛泽东诗词(我读毛泽东诗词)(3)

毛泽东在这里,组织领导延安军民,进行大生产,进行整风运动,指挥军队打击日寇,智斗胡宗南。解放前夕,又谋划和指挥了与蒋介石在全国各个战场上的决战,可谓日理万机。因此,这一时期,毛泽东创作的诗词很少,即使是这首《喜闻捷报》也存在着是否为毛泽东所作的争议。1947年中秋,毛泽东尚未离开陕北,而这首词中已是“步运河(指京杭大运河)”了。存疑。

1948年3月23日,是毛泽东告别陕北的日子。党中央一行乘船过河,到了河东回望河西,毛泽东深情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此生,毛泽东再没有回陕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