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港口对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主要为对就业和GDP的贡献,港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直接贡献,间接贡献和诱发贡献。直接贡献包括码头作业、码头建设、港口管理、转运物资的仓储业、代理业、直接运输业、船舶维修等。

间接贡献主要包括相关金融保险业,物资供应商和港口用户等。诱发贡献是指港口直接和间接贡献的波及效应。

这点上新加坡港就有充分的体现,从1960年开始,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海运贸易在世界上逐渐兴起。新加坡抓住机遇,开始利用特殊地理位置大力兴建集装箱专用泊位和转口贸易,以至于目前仍然是实际上最大的转口港,和最大的集装箱港之一。

并且由于马六甲海峡的便利,借此还大力发展了炼油业,成为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

新加坡港目前依然“长盛不衰”

即便是中国发展起来了,中国的出口量远远大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新加坡港也依然排在世界第二:最新的2017年新加坡港仍排在深圳港之前上海港之后,世界第二大港。如下图:

京皇港建好对新加坡有多大影响(新加坡港仍排在深圳港之前上海港之后)(1)

香港、釜山、广州三港相争,谁胜谁败?

从2016年和2017年三个港口的排名来看,2017年釜山港超过香港港,但三个港口差距不大,2017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相差数十万TEU。三港之中,自2012年起香港港集装箱吞吐量呈现逐渐下跌的趋势,由2012年的2312万TEU到2016年跌破2000万TEU,今年又重回2000万TEU。

釜山港由2012年的1705万TEU增长到今年的2140万TEU,增长速度缓慢。相对而言,广州港增速最快,无异于一匹黑马。由2012年的1455万TEU增长至2017年的2037万TEU,年均增速超过5%,领先于全国港口平均增速。

广州港近些年不断开辟集装箱外贸航线是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由此看来,广州港极有可能在2018年一举超过釜山港和香港港,成为全球第五大集装箱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