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的公司在面对农村这片蓝海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张丹丹带领中农信达已经在农村市场耕耘了16年。1998年,上大二的张丹丹就开始创业,在之后的16年里,她走遍了中国,到过1000多个县,把自己的软件卖给基层政府。目前,中农信达在农村信息化领域已经是首屈一指。正因为看中了中农信达在农村的深耕和专业,2014年7月,神州数码向中农信达伸出了橄榄枝。

神州数码这样解释此次牵手的原因,中农信达在细分领域已经冒尖,除土地确权市场外,还拿下了全国农村三资平台、政务公开等信息化产品近80%的市场份额;公司处于高增长时期,尤其在土地确权领域,2013年完成3000万元左右的收入,2014年将达到1亿多元。张丹丹到底何许人?中农信达又是怎样一家公司?

智慧农业数据专员(张丹丹三农)(1)

为何投身农村市场?

中农信达是一家软件公司,业务针对农村信息化,客户是基层政府,使用者是农民。创业之初,电脑在城市尚未普及,更不用说农村。其他公司都在设法占领城市,没人看得上农村市场,因此张丹丹很少遇到竞争对手。当中农信达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已经在农村土地确权领域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

张丹丹的创业梦,始于16年前的一次采访。新闻专业的她在大学期间做实习记者,一次基层采访见到几位上访农民,说村干部私自卖村里的集体地。张丹丹想据此写一篇有分量的报道,她下乡进村,才得知当时绝大多数农村几乎跟信息化隔离。

张丹丹突发奇想,农村信息化将大有可为,不仅能改善基层治理,还能帮助朴实的农民。还没毕业的张丹丹和两个技术人员在山东威海的一个村开始做试点,他们广泛征集意见,用心研制软件,最终让村里实现了“电算化”。这个创新实践立刻被关注,张丹丹被邀请去农业部作汇报。

张丹丹认为,做三农信息化,懂农村比懂技术更重要。

抢先布局,只专注于农村信息化,张丹丹认为这是中农信达的核心竞争力。但中农信达的每款产品都不是在办公室里埋头开发出来的,他们每次接单后,都派人员入驻现场将整个工作流程摸清,再做研发。

1998年,中农信达最初一款产品是“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软件”。张丹丹希望借此缓和农民与政府在资金去向、管理等方面的矛盾。据她观察,农民对电脑生成的数据更加信任。2004年,公司搬到北京后,张丹丹做的第一件事是改善产品。改进后的集体资产管理软件涉及到农村资产、资源、资金等三资问题。虽然一直以来这都是农村最敏感的问题,但是中农信达的产品仅在几个试点被接受。

转机出现在2006年,青海经管站以1500元的单价一次性购买了68套财务管理软件,分发至下辖的68个乡镇使用。虽然这个订单只有6.6万元,却给了中农信达信心。张丹丹知道,离市场成百上千套采购产品的时候不远了。真正的市场爆发是在2010年,中农信达为山西晋城提供了阳光农廉网的服务,拿到了600万元订单,以后每年还能收取订单总额10%的服务费。阳光农廉网成为中农信达第一款三资云服务管理平台,老百姓不仅可以在此看到政务公开信息,还能在线反映问题。张丹丹发现,一些上访事件都是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而当普通村民可以通过村委会的触摸屏查询到相关信息后,上访率会有所降低。

土地确权市场引领者

正是因为在农村的长期深耕,让张丹丹拥有了超前的预见性。早在2006年,张丹丹就已研发了一款“农村土地承包与流转系统”。当时农业部的主管负责人跟她说,“你还年轻,这个事能干一辈子。”直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要求全国五年内完成土地确权,此时的中农信达在此领域已经有7年的积累。期间他们在天津等城镇化进程较快的地区有过成功案例,手握一套土地确权的标准化流程。同时张丹丹已经培育了一批农地地理系统的信息人员,都是为确权市场的爆发所准备的。

农村土地流转带来的商机有两方面,一是确权,这是近5年内的重点,中农信达提供测绘、建模、建库、软件应用等服务。二是流转,对于已经完成确认的部分地区,开始搭建交易平台。在这两方面,中农信达都有布局,而且有一套标准的业务流程。

航拍一份农地地图,将经纬度、各家土地的界限明确划分。结合人为实地勘测的结果,再把每块土地的归属人、土地性质、面积等信息录入系统,最后制成一幅地图贴在各村进行公示。农地经营权一旦经过本人签字确认后,谁都没有权限更改基本信息,农民持有土地确权证书作为保障。

在以往的项目中,张丹丹曾经遇到一些有政府关系的公司。一般情况下,对方会先将订单承接下来,拿走部分收益,再转给中农信达。因为农村信息化项目看起来简单,其实涉及到农村办事流程、技术、运营等一系列问题。有关系的可以接单,却不一定有接单能力,因为未能深刻理解农村市场,这些竞争对手一一退出这片市场。

截至2014年7月,张丹丹手里的订单额达到了2.5亿元,确认金额达到1.5亿元,为2015年留出了1亿元的市场份额。农地确权将是中农信达未来三年的核心业务,农地确权工作基本完成之后,将会带来土地流转、土地抵押融资等后续信息化机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走向“智慧农村”

根据张丹丹对中农信达的未来描绘,中农信达将主要覆盖三大产品领域:农村政务管理系列软件,包括农经系列、纪检系列和农村综合等;农村地理信息服务,包括农村土地管理平台、农地流转系统、农地确权等;中农云平台,包括中农产权交易平台、中农土地流转平台、农村物权抵押物资系统、中农合作社平台、农廉云平台等。

张丹丹表示,未来五年目标是计划成为中国最大的农村政务信息化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农地地理信息化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农民平台。下一步,中农信达会围绕农村金融改革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解决方案;围绕农村的政务管理、商务管理、农物管理,结合农村确权、交流、交易、大数据,建立服务三农信息化的农云平台。

张丹丹说:“我们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可以对农民、农业、农村的资金资源、日常生产资源进行有效分析,可以洞察今后农民种了多少地,效果是什么,效益是多少,农民喜欢什么时候花钱,都做什么?这些对农村生产和经营、金融、期货都会起到很有价值的作用。我们积累了这么多年,有市场、有团队、有经验,而智慧农村的市场空间不止千亿,所以我们有能力、有实力,在五年之内获得八倍的利润增长。”

随着国内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惠民”工程的持续推进,农村信息消费市场逐步启动。神州数码牵手中农信达,一步到位地补充了“数字化中国”的农村新版图。

2014年,河北省政府与神州数码签订了“智慧河北”的战略合作协议,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同时就将中农信达所从事的农地确权及流转平台建设纳入其中。很多省市都非常欢迎“智慧城市 智慧农村”的全面解决之道。未来,借助神州数码智慧城市业务已签约的众多城市,中农信达将赢得更多市场机会。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