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传(版权所有)

第三章三桓的前世今生

王封臣 著(订阅微信公众号wztelling)

一、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上)

说孔子,不能不说鲁国;说鲁国,不能不说它的政治;说它的政治,不能不说“三桓”。

“三桓”指的是鲁国三家大贵族孟孙氏(又称“仲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为什么叫“三桓”,因为这三家的根儿都在鲁桓公,所以称之为“三桓”。

话说当年,鲁桓公有四个儿子,庶长子叫姬庆父;嫡长子叫姬同,被立为了太子;老三叫姬牙;老四有意思,这小子生下来后,大家发现他的小手纹特别像朋友的“友”字,所以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姬友。如果按照大小顺序来排这兄弟四个,给他们每人加一个字,那就是孟庆父、仲同、叔牙、季友,没错吧?当时,一些人也是这么称呼他们的。请注意,三桓的孟、叔、季的根儿就在这里。

三桓版图(山东人应该知道的)(1)

鲁桓公死后,自然是太子同继位,这就是历史上的鲁庄公。老二当了国君,庆父这个时候站出来了,主动提出:“您是君,我是臣,我怎么能做老大呢?从今往后,你们都不能称我为‘孟’了,要称我为‘仲’,我是甘当老二啊!”他这么一谦虚,结果鲁国政府就冒出来俩老二,所以历史上称之为“共仲”,一起二!

共仲、叔牙、季友这就是三桓的始祖。所以,你明白孟(孙)氏为什么又被称之为“仲(孙)氏”了吧。

咱们再说鲁庄公,他非常宠爱一个叫孟任的小妾。孟任当然也利用得宠之机老给鲁庄公吹枕头风:“你看咱俩的儿子般多好,又帅又酷又有才,你要立他为君,以后咱们鲁国一定能够国势强盛、雄霸天下!”天天吹风,吹得鲁庄公也点头答应了,想想自己身体也不好,老得病,估计不久于人世了,还是把“小般般”给确立了为上啊。但是,心里有点担心。为什么?孩子太小,而自己的几个兄弟都值壮年,这些年这仨兄弟的势力越来越大,我要立这个为君,他能不能坐的住呢?他这几个叔叔大爷能支持他么?不行,我得探探风。

于是,鲁庄公就先找来老三叔牙,“老三啊,你看我这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眼看就不成了,你说我要是没了,这鲁国交给谁呢?我为此发愁啊。”

叔牙和庆父两个人是政治联盟,听完这话,磕巴都没打一个,立马说了:“您发这个愁干什么?兄终弟及啊,我二哥共仲庆父这人很有才能。你把鲁国交给他,你就放心去吧!”

“啊?!”鲁庄公当时脸都绿了,合着你们早就琢磨好了,等我死了,你们就要夺位啊。哪有不把君位传儿子而传哥哥的道理?鲁庄公很不爽,把叔牙打发走了。

再问问其他人,他又把老四季友给找来了,“老四啊,你哥我这两天发愁,主要为了立国君的事儿。这个老三的意思共仲很有才能,你的意思呢?”

季友琢磨了琢磨,一拍胸脯:“哥,您的心思兄弟我了解,你就放心吧,我誓死要立你的儿子、我的侄子小般般为国君!”

“哎呀!”鲁庄公感动坏了,“你真是我的好兄弟啊!不过,这叔牙一心要立共仲,该怎么办呢?”

季友说:“老哥你甭管了,擎好吧!”于是季友带着人马气势汹汹地来到叔牙住处,拿出了毒酒:“三哥,祸从口出,谁让你瞎嘟嘟了呢。事到如今,你活着,国君忌讳你,最后指不定落个什么结果,难免一家老小都性命不保。现在你把这杯毒酒喝了,喝了它,死你一个,但你放心,国君说了保证你的家小平安无事,而且还能继续做鲁国的贵族。”

事到如今,这个账谁都会算,叔牙一咬牙,一闭眼,一仰脖,把毒酒喝了。

季友漂亮地完成了任务。于是庄公立般为太子,并兑现承诺,照顾叔牙的后人,于是有叔孙氏。

但是,庄公、季友除掉了叔牙,却疏忽了共仲,由于共仲的存在,才给我们留下了一句名言:“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孔子《论语》传

根据王封臣先生的国学课程讲座整理而成。是将《论语》各条恰当的放入孔子生活的时代中,通过《论语》展示孔子的一生,通过孔子的一生诠释《论语》的意义。

阅读之前的篇章:

前言:《论语》是一本什么书?

第一章 夫子家世

1-1 礼崩乐坏的搞“孝”(上)

1-1 礼崩乐坏的搞“孝”(下)

1-2祖先孔父嘉(上)

1-2祖先孔父嘉(下)

1-3孔子他爹是猛男!!

1-4 推理孔子的生日是何年

1-5孔子也有个“虎妈”

第二章 草根孔小二

2-1少年孔子是“贱·鄙”

2-2文言文所带来的麻烦和乐趣

2-3孔子发明的那些年龄代号

2-4 学无常师的孔子

2-5教育要培养“博士”还是“专家”

2-6抬棺找父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