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讲授一篇孟子的散文《齐桓晋文之事》,其中孟子对齐宣王说:“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关于如何理解“不为”与“不能”,同学们给出了很多回答。
有的说:“超出我能力范畴的事,我的确是不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果说不能,那就是不想做。”
有的说:“超出常理、违背规律的事做不了,那是不能;反之,说不能,就是不为。”
还有的同学举出现实中的例子来分析:“让我像医护工作者那样到抗疫前线去,我没有这个能力;待在家里,不给防疫添乱,好好上网课,这是可为之事,我能做到。”
同学们还举出了很多生活学习中的能为之事,比如:完成作业,爱护公物,助人为乐,做义工,帮助父母干家务……纷纷表达自己的有为之心。
我们得出共同的认识:“不能”是能力问题,而“不为”是态度问题,是推卸责任的一种心态。
我们不是超人,很多事做不了,也无法改变。即便如此,也有人拼命去做,努力去改变,让一切皆有可能。
当代“愚公”毛相林不信天,不认命,敢向绝壁要“天路”:他历时七年,带领下庄人凭着决心和毅力,在陡峭的崖壁上凿出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让一辈子没走出大山的村民走出了大山。
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从小失聪,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听”和“说”,凭着努力与汗水,高考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在2018年又考到清华大学读博士。
从前,上九天揽月,是神话,是“不能”之事;今天,飞天的梦想已经实现,这一切都成为了可能。
古人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我们凭着恒心、毅力,以及探求精神,可以将不能变成能,将难为变成可为,“为长者折枝”这样区区小事又有何不能为的呢?
孟子说:“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原来一事无成,理想难以实现,非不能,而是不为。不为的原因就是懒惰、自私、冷漠、无大志。只要胸怀大志,肯付出,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就会摒弃“不为”,成为肯担当的有为之人。
拿我们地区这次疫情来说,与前几次相比,传播面更广,更猛烈,防疫力量捉襟见肘。区教育局一声令下,全区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到山区,到乡下,到疫情严重的地方去,克服重重困难,勇做担当者。他们一边参加防疫,一边上课;一会儿是志愿者,一会儿又化身为园丁,为新区的抗疫注入一股强大的力量。
不要说“我不能做”“我不行啊”这样的话,事在人为,更何况有的只需举手之劳。借着“不能”放纵自己的“不为”,这是逃避,是懦弱,更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为,则不能也能,不为,则能也不能。
萧伯纳说过:“我的生命属于整个社会,在我有生之年,尽我力所能及为整个社会工作,这就是我特殊的荣幸。”
希望这份特殊的荣幸能根植在更多人的心里,做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就让有为之花盛开于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