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赵琦

关于红色文物的故事有哪些(文物里的红色故事)(1)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1931年4月5日,济南普利门外山东省第一监狱,一位面黄肌瘦、头发凌乱的年轻人坐在阴暗的角落里。他目光坚毅,眼神中有慷慨赴死的刚毅,也有理想未竟的不甘。

在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中,这位只穿着残破单衣的年轻人被押上了刑场。随着一声枪响,青年倒在了一片黄沙之中。慢慢地,黄沙被壮士的鲜血染红。这是一位用笔杆子在鲁西北写下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英雄,一位用不屈的斗志诠释共产主义初心与使命的革命烈士。

他,便是宋占一。

关于红色文物的故事有哪些(文物里的红色故事)(2)

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宋占一,1906年10月出生,东昌府区张炉集镇张庄村人,其父宋茂斋是一个开明的私塾先生。宋占一作为20世纪的“00后”,童年在本村跟父亲读私塾,不久改入邻村邓院初级小学念书。1920年进入东临道立模范小学,1923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这里,他勤奋学习,成绩优良,很受同学喜爱,在同学中的威信也很高。

在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宋占一开始接触《新青年》《新潮》《语丝》和《北京晨报》等传播进步思想的报刊,初步奠定了其爱国主义思想基础。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并组织爱国十人团,于1927年在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年21岁。他经常在进步学生中组织红色革命团体,传播革命书刊,宣传革命思想。

1927年7月5日,武汉政府叛变后,聂子政、赵一政、王寅生、孙大安等一部分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相继回到聊城一带进行秘密活动,发展党的组织,扩大革命力量。

他们首先在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和聊城二中两个学校的进步学生中发动革命力量,很快发展到30多名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同年10月,又建立聊城第一个共产党组织——鲁西县委(中共东昌县委),宋占一补选为县委委员。

在中共山东省委的直接领导下,1928年1月14日,共产党领导发动的鲁西最早的农民暴动——阳谷坡里暴动举行,暴动队伍一举占领了勾结地主豪绅压迫剥削群众的坡里天主教堂。宋占一担任暴动武装的宣传科负责人,起草了东临地区工农革命委员会文告,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新军阀蒋介石”“反对国民党血腥屠杀”“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等口号。

坡里暴动失败后,鲁西党组织暴露,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上级党组织要求党员撤出坡里,接受新的任务,宋占一被调往济南省委宣传部门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后任山东省团委秘书长和山东省团委书记等职。

25岁英勇就义

1928年5月3日,济南惨案发生后,山东省党的地下组织几次遭到破坏,曾在中共山东省委担任要职的早期党员王复元、王天生(王用章)兄弟2人先后叛变投敌,组织“扑共队”。山东省委书记邓恩铭以及省委机关其他主要干部朱霄、刘一梦、宋占一等同志,在省委宣传机关所在地附近相继被捕,一直被囚禁在济南普利门外山东省第一监狱。

在狱中,宋占一虽屡受严刑拷打,但从未失去一个革命者的崇高节操。为了争取自由,1929年4月和1930年9月,宋占一参加了邓恩铭同志组织的两次越狱斗争,因组织工作做得不充分,邓恩铭、宋占一等12位同志不幸被抓回。被抓回后,敌人对他们更是酷刑折磨,敌人用尽伎俩,都没能摧毁他们的革命意志,宋占一在狱中曾咬破手指写下血书。

当时,宋占一的胞兄宋魁一曾到济南设法营救,但遭到宋占一的拒绝。事后,宋占一被判死刑。军阀韩复榘为了讨好蒋介石,进一步勾结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1931年4月5日凌晨,在济南纬八路南首刑场将山东省委书记邓恩铭和省委机关其他干部刘歉初、李子衡、朱霄、纪子瑞、宋占一等同志集体杀害。临刑前,他们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宋占一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全体同志也高呼响应,并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

关于红色文物的故事有哪些(文物里的红色故事)(3)

牺牲时,宋占一25岁。1933年,宋魁一将烈士遗骸运回原籍,葬于张庄村东南坟地,后迁至东昌府区烈士陵园。

3万余人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在东昌府区闫寺街道凤凰集村,沿着主干道英雄路一直向北走,走到路的尽头,就来到了东昌府区烈士陵园,革命烈士宋占一与另外492位烈士就长眠于此。如今,宋占一烈士墓为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是凤凰集村的底色。当年聊城保卫战打响后,凤凰集村成了部队的后方医院,每天都有伤员被运送到这里。村民就用木板车将伤员拉到各自家中,用凤凰坑的水为他们洗衣服、洗绷带。

凤凰集村村民解景娥回忆,她曾听母亲说过“曾亲眼看到一些战士捂着肠子,拖着断腿、头被打伤,最后好多人都牺牲了”。那些天,解景娥的母亲把眼泪都哭干了。解景娥上小学后,每年都去扫墓,她说:“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些为国牺牲的烈士们。”

关于红色文物的故事有哪些(文物里的红色故事)(4)

解长城在讲解凤凰集红色故事。

“我们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是远近闻名的抗日村庄,被称为‘八路窝’。当时全村一共700余人,正式参加抗战的就有100多人,县团级以上的干部出了十几名,是日军重点扫荡的村庄。”凤凰集村党支部书记解长城介绍。

凤凰集村重视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建设红色博物馆。博物馆被评为“聊城市革命老区教育基地”“东昌府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目前已累计接待参观人员3万余人次。同时,该村以“凤凰集红色文化”为品牌统领,突出东昌府区烈士陵园建设,推动现代农业与田园生态、休闲度假、文化产业、乡村养生、红色文化体验等多点融合,努力扶持多种形式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