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自然为你 哲学艺术空间

黑龙江省嘉盛世策划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冰雪公园主题有哪些 冰雪主题公园规划设计(1)

冰雪旅游成为现在大众旅游观光的一个热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冬季到我国北方城市哈尔滨一览冬季风光,哈尔滨冬季主题公园便成为人们选择游玩的焦点。

在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大型主题公园是1989年开业的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得益于荷兰“马都洛丹”小人国。锦绣中华将传统的山川和人文古迹以微缩模型的方式展现出来,取得了轰动性的成功,开业一年就接待了超过300万的游客,1亿元的投资仅一年的时间就全部收回。主题公园在我国的发展越发迅速,呈现多种形式,冰雪主题公园就是其中一种。

哈尔滨冬季漫长,气温低,日照短,黑夜长,地理上的优势造就了哈尔滨具有冰天雪地的自然风景。从1963年起,哈尔滨已有举办冰雪公园40多年的历史,再加上哈尔滨特有的欧陆风情,使哈尔滨以它的洋气、大气、豪气文明于世界。每年冬天以三大冰雪主题公园(即冰雪大世界、冰灯公园和太阳岛雪雕公园)为依托的哈尔滨冰雪节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推动哈尔滨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为黑龙江地域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

哈尔滨以独特的气候和多年来冰雪产品的经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冰雪主题公园风格,利用丰富的冰雪资源,吸引游客进行较为全面的观光,形成以生态、猎奇、观光、娱乐为主的大型冰雪乐园,兼顾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职业人群喜好,利用较为闲置空地进行公园建设。以冰雪大世界为例,近年来,冰雪主题公园建设较为完善,主要由冰灯、冰雕、雪雕、生态植被和室内取暖建筑等部分组成,吸引游览观光游客量得以攀升。

从目前的冰雪主题公园(以冰雪大世界为例)规划分析,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轴线中心景观区:在冰雪大世界布局上,存在着明显的全园性轴线。沿中心轴线左右配置冰雪主题景观。近几年,冰雪大世界主要由入口大门以及巨型冰雕构筑物组成,有利于游人出入公园,便于城市交通的组织和结晶的形成。这条轴线贯穿全园,清晰严谨,气势恢宏,直切公园主题,醒目自然。

(2)块状分布组合:各种游乐项目五花八门,占地面积不同。以2013年冰雪大世界为例,2013年第十四届冰雪大世界总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共分9大景区,每个景区各有特色又融合其中,通过形成一条自由的游览流线,可以使游览者在迂回曲折中体验不同的游乐感受,避免产生乏味和单调的感觉。

(3)中西、现实与虚幻、观赏与娱乐等多种对比组合:冰雪大世界在区域划分中体现了多种风格,从样式上课分为俄式风格、欧美风格、中国传统风格;从形式上可分为现实风格和虚幻卡通游戏风格;从功能上可分为观赏与娱乐式风格,这种多种风格的存在相互融合,符合当下人的欣赏品味,符合各年龄层对冰雪游乐的需求。

(4)递进式组合:以层层递进的环境关系,产生对比、渐变而达到主题环境的高潮。在音乐广场就采取了这种方式,设计者不仅在空间组织上布局合理,而且在许多细节处理上更加巧妙。为了强调功能的不同分区,利用音乐的风格,提示人们识别所处区域的特征。引领人们走进音乐与光影完美组合的世界。

(5)三维空间以外的时间轴规划。在传统的以陆地面积为主要分布规划以外,还存在以时间轴为主的多维分布。例如,在整点会有花车巡游、歌舞表演等节目,让游客应接不暇,提升主题公园的梦幻感,达到主题公园的目的。

尽管从局部冰雪主题公园的规划剖析,哈尔滨冰雪主题公园已经日渐成熟,但是从冰雪主题公园外在建设上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不足。

(1)控制投资,突出亮点。近几年,冰雪大世界主要以迪士尼风格、中国背景风格为主,虽然2013年已经将冰雪主题公园分为九大景区,但是在景区的展示上依然存在壁垒,不够突出,甚至有时忽略了哈尔滨地域性特色。哈尔滨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由于哈尔滨历史中的多国移民,使整个城市具有文化多样性的特色,存有世界建筑艺术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以俄式风格更为突出。如果将冰雪大世界做以规划,可以将哈尔滨俄式风格各式娱乐、饮食、表演等融入其中,突出地域性特色,由此带动冰雪样式旅游工艺品的推新。

(2)品牌树立,完善“面”式分布。哈尔滨冰雪主题公园规划目前仅呈现点状分布,主要以江北“冰雪大世界”、江南兆麟公园、“冰雪主题冬季游园”以及防洪纪念塔“江上乐园”为主。众所周知,哈尔滨除了冬季观赏外,还以冬季运动滑雪而出名。在滑雪场可以设置与主题公园相对应的滑雪场地,从而从视觉上、形式上达到区分雪道的目的。例如,少儿游戏场所可以以迪士尼风格为主,相应设施建设以与冰雪大世界主题环景区相同,使少儿从视觉和形式上区分少儿区域。

除了以上较为突出的主题公园聚集地以外,还要利用居民社区附近公园建设较有吸引力的冰雪活动,使冰雪主题公园形成覆盖面较广的发展。目前,居民越来越重视精神层次的提升,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环境的改变从内在绿化环境转为周围生态环境的扩大化需求,大量生态型开放式公园在城市出现。正如著名景观设计师布劳姆称:“公园能打破大量冰冷城市构筑物作为一个系统,形成在城市结构中的一个网络,为市民提供必要的空气和阳光”,因此,对居环境改善和优化的重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量现代化小区附近的开放式公园的出现,可以将大量冬季绿色植被放置其中,形成具有东北特色的生态公园环境景象,有利于城市的绿化发展,由“点”状区域性主题公园转换为较为开放式的“面”式以城市为主的主题公园形态。由此形成链式生态环境,让游客、居民置身于主题公园中,从而打造冰雪主题城市品牌。

(3)外延开发短缺,冰雪主题公园制约。冰雪主题公园仅在冬季才得以建设,为期时间相对较短,如果以本年度12月开园开始,次年3月中旬拆园,存在时期仅为4个月左右,从冰雪大世界的宣传期算起,也仅为5个月左右。以此循环,空档期较长,不利于冰雪主题公园的宣传与建设。目前,智能手机用户逐日增长,如果可以研发以冰雪主题公园为主的手机APP软件或者游戏,此传播方式可大大提升冰雪主题公园的宣传力度,达到常年传播的目的,形成手机中的冰雪主题公园。

(4)雪期变短,硬件设施缺乏。全球气温日渐转暖,温室效应日趋明显,雪线下降,对于黑龙江来说,这种气候特征对冰雪旅游是很大的挑战和冲击。近年来,我国邻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相继瓜分我国冰雪市场。从省份上看,吉林长春、内蒙古等地冬季也推出很多冬季旅游项目,打造冰雪主题公园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弥补雪期较短的不足,可以从硬件设施配置上得以解决。先进的设备可以从五感上打造虚拟冰雪主题公园,如3D投影技术等,这样可以在较短的雪期制造与冬季相符的虚拟公园,由此增强哈尔滨冬季冰雪主题公园的竞争力,打造现代化冰雪主题公园。

冰雪主题公园作为近几年冰雪文化的一种载体,无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社会效应,对于冰雪主题公园的设计更应从全面布局上得以实施,不仅要打造局部主题公园,更要打造冰雪主题城市,这将会把东北旅游推向另一个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