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休息该做什么(是当代年轻人的通病)(1)

本文源自有数青年观察局。作 者 | 李 曼、编 辑 | 王朝靖、头 图 | 王胜楠、配 图 | ins@samislandart。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灵长类们又到了搜索春季穿搭和减肥教程的季节。

打开小红书、B站、微博,搜索 「春天/春季」弹出来的联想关键词,都是「春季穿搭」,「春季穿搭微胖」。

年轻人休息该做什么(是当代年轻人的通病)(2)

年轻人休息该做什么(是当代年轻人的通病)(3)

新氧数据颜究院联合医美查发布的《2022春季医美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初,人们对瘦身的关注度急剧上涨,1月“瘦身”、“变瘦”搜索次数环比增长130.61%。进入春季,人们对瘦身的关注就会转化为实际行动,2月美体塑形下单量同比增长超14%。3月高达94.44%的用户有瘦身需求。

如果要列一个「当代年轻人是如何过春天」的清单,大概率会是这样的:

1.开始不可遏制地关注自己的肚腩

2.购买跑步裤

3.拿手机拍蓝天和白云

4.在社交网络时间线上,频发刷到健身视频

5.开始午后犯困

6.提问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憧憬去日本

7.观看医美文章,并计算存款

8.观看化妆教程,并跃跃欲试

对于美好春光,人们首先想到了是:出门见人。出门见人,就要拾掇自己,拾掇自己,就要减肥、买衣服、做医美、看出行攻略。从什么时候开始,玩耍这件事,需要我们提前准备这么多。

年轻人休息该做什么(是当代年轻人的通病)(4)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狼人杀越来越凉,剧本杀也没有大火,桌游是不是没有出路了?」有一个获得3.2万赞的回答,节选部分是这么说的:

「狼人杀这个游戏就是让一群自以为是狼人杀“高玩”的人给毁了。

狼人杀游戏作为一款熟人破冰游戏,被大范围推广的很重要一点,就在于入局门槛低。不存在谁会玩、谁不会玩,随便教教规则,想玩都能玩。

而现在呢。

现在随便一个新手小白,敢玩狼人杀么?

“我是平民,我没啥说的了”——那就抗推你吧。

“我是预言家,我不知道要上警”——警下一定不是预言家,全票出。

“我是预言家,我上警了,我查验的X,是狼。”——真预言家连警徽流都不报?

玩了几把新手都懵了。

啥是警徽流?啥是悍跳?啥是倒钩?啥是守救守?啥是金水?啥是银水?啥是刀口?啥是抗推?啥是诈身份?啥是做身份?啥是狼踩狼?啥是强神?

这都是些啥?一气之下退游了。

其实狼人杀游戏有逻辑么?基本没有。所存在的套路根本不能称之为逻辑。不上警就不是预言家,这讲逻辑么?但是上警那个狼人悍跳发的真验人,凭啥说他不是预言家,这讲逻辑么?

好好的一个破冰游戏,活生生给玩成逻辑推理游戏了,门槛定的那么高,小白进去还得带着作为老玩家那种高智商、逻辑强的优越感,你说能不劝退么?能不凉么?」

不只是狼人杀,如今所有玩耍的项目,门槛全部都被拔高了。那些流行的休闲项目,野餐、露营、钓鱼、徒步、攀岩,每一个拿出来全是前文明世界里,人类基本的生存活动。当代青年玩耍当然不是为了生存,甚至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生活方式。跑早餐店买包豆奶和俩菜包,垫个外套坐草地上,哐叽一顿吃,和小红书野餐有本质区别吗,没有的,但能叫野餐吗,不能叫,在当代休闲界,不能营造出一种生活方式的野餐,就只是野外用餐。

露营、钓鱼、徒步、攀岩,如果没有穿上足够专业的装备、掌握足够专业的术语、了解足够专业的知识,就会恐慌、会悚、会担心丢人被笑话。

在做这些活动时,即便真实地开心,倍儿快乐,无比想要发个朋友圈跟全天下分享。这时候你刷到时间线上5分钟前已经有美丽的女性po了比你更构图精巧、器备齐全、文案逗趣的9宫格,快乐心情也要不要犹个豫,「别管别人,自己开心最重要」的宣言也会有一丝丝的波动。

当代人没法心安理得地享受无所事事,没法好好玩耍,因为需要做好足够的准备才能玩得好,玩得「体面」,玩得免于被嘲笑的恐惧,这种现象就是「休闲的内卷」。

休闲的内卷也是一种反向歧视。部分人玩得好,导致那些随便玩玩的人,玩起来也变得畏畏缩缩、战战兢兢。毕竟,年轻人已经嘲笑惯了不会玩、只会飘丝带的中年妇女。谁知道下一个被嘲笑的,是不是我呢?

年轻人休息该做什么(是当代年轻人的通病)(5)

当玩耍成为一种反向歧视

鲍德里亚认为休闲是一种退步性的活动。而我们当今主流叙事是进步。社会要发展进步,公司要壮大进步,个人要自我提高进步,不停升级,不停买,不停让生活变得更好。

变得更好当然没问题,问题在于,那些没变得更好的人怎么办。桑德尔 在《精英的傲慢》里有这么一段话:

「我们越是认为自己是白手起家、自给自足的,就越不可能关心那些比我们不幸的人的命运。如果我的成功是我自己努力实现的,那么他们的失败一定是他们自己的错。这种逻辑显示优绩至上原则侵蚀了人与人之间的共通性。对我们的命运负有个人责任的观念过于强烈,让我们很难换位思考。」

这种状况在职场和各种竞争场合很明显。在玩耍界,有个被广泛使用的词,也能体现点儿休闲领域被也「优绩至上原则侵蚀」了,这个词叫「LOW」。他的品位好差、他一点都不懂街健的乐趣、他这糖水照要齁瞎我的眼了。玩耍界的鄙视链歧视,一点都不亚于职场。

近几年大火的女权思潮,已经让非常多人了解:「女权主义绝不是女性像男性一样行动,让弱者变成强者这样的思想。而是追求弱者就是弱者,但依然能得到尊重的思想。」放在休闲圈也适用。

年轻人休息该做什么(是当代年轻人的通病)(6)

但当代人不能好好玩,不只因为反向歧视和鄙视链。休闲本身是和工作相对的,工作追求高效、追求结果、追求回报,休闲是没有目的性的、结果咋样都无所谓、是纯粹的浪费。但在当代社会,纯粹的浪费是遭到唾弃的,「无用」是没有地位的。除非它改头换面,没用的「单纯地付出、浪漫恋爱脑」被称为交学费,成了有用的经验;没用的「纵欲」被包装成各种「狂欢节」,成了有用的社会活动;什么都不想不做地发呆,被转化成「冥想」或「更好地休息」。

于是,当恋爱脑没吸取到教训、当狂欢节没收获快乐和体验、当放空没能更好的恢复精力,这些「没用」的活动就会因为「浪费时间」而被指责。所以,如果这次出去玩没能拍到美美的照片、没能攒出可以用的vlog素材、没能收获更丰富的经历谈资,就白去了。

闲逛,可能是休闲的最后防线

走路,在休闲项目里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非常满足休闲的「无用」特质。丽贝卡·索尔尼在《走路的历史》里一开始就问道:“走路有什么用呢?”在现代社会,走路是低效的代名词,自行车、平衡车、轿车、打的、地铁,一切工具都在试图让人缩减步行的消耗。整个城市的建设,也在更多地为这些工具让路,高架桥、环路、地下通道、高速。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更快达到目的地。

在到达目的地之前,都叫通勤,通勤意味着糟糕、负面、疲倦、不可忍受。只能看手机,或者快走、快跑、穿暴汗服快跑。

这种追求目的和结果的习惯,也渗透到了其他活动中。而想要追求结果,大概是松弛不下来的。走路要计数今天走了几万步,跑步要消耗卡路里,滑雪要不惜骨折做上镜动作。在生活经济学中,卡路里就是货币。当一切都成为可以计量的数字,人的体验变成次要的,重要的是数字要达标。

年轻人休息该做什么(是当代年轻人的通病)(7)

不只是数字空间在困住人,当代人的生活也在一系列「盒子空间」打转:家、办公室、汽车、地铁、健身房、商场。越来越士绅化的城市空间也在规划着人,你得从已经规划好的路线,从这个商场走到那个商场,从这条路走到那条路,各种商场、咖啡馆、健身房,都长得非常像,世界通像。你走在其中,走的那部分常常是被悬空掉的,你在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但路上显然也有无数个地方,但它们因为不是目的,没有用,被忽略掉了。

把没用的这部分走路当做目的,就是闲逛。19世纪前,在城市里走一度被英国人认为是贫穷的象征。稍微富裕的家庭会骑马/马车,穷人才走路。18世纪末,在公园里悠哉地散步才成为中产休闲活动。19世纪中期,闲逛才作为一种特殊的走路方式出现。

放在21世纪20年代,在路上溜达可以说是休闲活动最后的防线,闲逛既能短暂摆脱电子世界,从手机里摆脱出来,不用被多巴胺吊着上瘾打游戏;也能短暂摆脱各路把你压缩在盒子的室内空间,不急于奔赴网红店排队打卡;还不像其他活动一样,充满了卷装备卷知识卷拍摄技巧。

从这个层面来说,春天,只有漫无目的地闲逛,才能让自己不受其他事情的控制,重新恢复对身体的掌控。

年轻人休息该做什么(是当代年轻人的通病)(8)

为了让大家春天有更多可以闲逛的地方,三月的第一个周末,观察局在豫园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好奇春天,豫见游园”IP主题线下活动。

联合旺旺x乳铁食研室、海底捞、听养、外星人电解质水等多家品牌共同为大家送福利,现场活动人气爆棚,有数幸运大转盘转来一年好运,一旺到底。

年轻人休息该做什么(是当代年轻人的通病)(9)

年轻人休息该做什么(是当代年轻人的通病)(10)

年轻人休息该做什么(是当代年轻人的通病)(11)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本次在豫园的IP展将会持续到3月底,欢迎大家来闲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