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人对“马拉火车”最直观印象来自于电影《让子弹飞》的片头。

伴随着“呜呜”的汽笛声,铁轨上缓缓驶来一列车厢,车顶的烟囱往外冒着浓烟,很多人看到这里已经确信无疑,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火车。

但事情没这么简单,“天才导演”姜文最擅长的就是用草蛇灰线般隐喻来表达自己的讽刺。果不其然,镜头再一转,汽笛呜呜冒着蒸汽的火车赫然是由十匹马牵引拖动着。

代表先进与文明的机车竟然是由代表传统与落后马匹拖动,强烈的反差把剧中人的无知与保守暴露无遗。

唐胥铁路的背景(历史谣言唐胥铁路用)(1)

事实上,电影里的这个片段并不是导演姜文凭空想象的,他也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因为历史教科书里明明白白的写着——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后,竟然用骡马拖着火车在行走。

使用马拉火车的原因据说是因为清政府怕蒸汽机的轰鸣震动声惊扰祖宗陵寝,又怕锅炉产生的黑烟污染沿途的稼禾。教科书引用这则事例的目的是为了批判清政府的无知短视与顽固不化。

就好比你有大狙拿它来打鸟,你有炮弹却只用它来炸鱼,你有女朋友却整天沉迷开黑……这种暴殄天物的无知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共情——不约而同的批判这种行为,然后收获“换作是我,我会如何如何”的精神满足感。

但历史是严肃慎重的,脱离时代用上帝视角去臧否历史就是耍流氓。而如果我们揆诸相关史料,把自己代入进那段历史,就会发现一个事实——马拉火车确实存在,但绝非是因为清政府短视无知。

唐胥铁路的背景(历史谣言唐胥铁路用)(2)

接下来进入正题。

光绪元年(1875年),伴随着动正进行的如火如荼,中国境内涌现出的近代工业对煤炭的需求越来越大。本着师夷长技的目的,也为了开拓财源,主持洋务运动的李鸿章向清廷上疏,请求准许自行勘探开采煤矿。

“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确有余利,且可养船练兵,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李鸿章

当时席卷大江南北的太平天国起义与捻军起义覆灭未久,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清政府对“富国强兵”有着执着的追求。所以清政府准许了李鸿章的奏疏,拟定了在河北磁州及台湾基隆各开采一处煤矿。

然而由于筹款艰难、机器迟迟未能成交、当地百姓反对、矿藏储量不足等种种原因,磁州煤矿计划宣告流产。磁州采煤的计划虽然暂时搁置,但直隶地区煤炭资源众多,李鸿章又把目光投向了开平煤矿。

唐胥铁路的背景(历史谣言唐胥铁路用)(3)

开平煤矿筹建虽然晚磁州煤矿三年,但各项进度均快于前者,筹款共一百万两,且至光绪七年(1881年)已经日产煤300吨,这个时候,弃磁州而选开平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有了足够的煤炭产出,需要足够的运气往外运,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奉命赴开平勘测矿藏资源后,即向李鸿章建议,修一条由开平镇直达涧河口的铁路,全长一百里。因为涧河口毗邻渤海湾,自宋以来即是北方重要的水上驿站,届时开平所产出的煤炭可以直接通过铁路送到涧河口,再由海路转卖各地。

这是个很不错的建议,铁路运力与水力相结合,省去了周转挪运之苦,间接节约成本,增加利润。然而就是这么个两全其美的建议却旋即被唐廷枢自己给否了。

唐胥铁路的背景(历史谣言唐胥铁路用)(4)

这就涉及到大清的国情了,大家都知道大清是个以小邦而临大国的外族政权,当初入关后八旗在华北平原到处跑马圈地,这些地变成了八旗的旗产。提出建议后唐廷枢详细了解过铁路途径各地的情况后才猛然发现,需要经过的地方大多数是八旗的旗地。

涉及到八旗问题,几十年未必能纠结清楚,而绕道别处又靡费无算,直接由煤矿通往出海口的铁路计划无疾而终。

最简单的计划行不通,唐廷枢只能退而求其次,改铁路 水运为水运 铁路。具体操作是从开平煤矿挖一条至芦台的运河,连接已有的蓟运河,经北塘口出海,但中途唐山至胥各庄段由于地质坚硬,不宜开挖运河,所以拟在唐山至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铁路,即是“唐胥铁路”名称的由来。

而唐山至胥各庄这一段路,仅仅二十里地。

唐胥铁路的背景(历史谣言唐胥铁路用)(5)

正因为这段铁路计划仅仅只修二十里,乃是运输煤炭的权宜之计,主要还是通过水运,而铁路以蒸汽机头牵引还是骡马牵引则是次要的。所以在唐廷枢奏报李鸿章的“唐胥铁路”计划里,将这条铁路称之为“快车路”。

“开河一道,取名煤河,由芦台向东北,直抵丰润属之胥各庄,再由该庄之东北修快车路一条,直抵煤厂。”

“筹思至再,势必广求水利。故六年九月内禀明宪台批准,于芦台镇东起至胥各庄东止,挑河一道,约七十里,为运煤之路。又由河头筑运煤硬路十五里,直抵矿所”、

而李鸿章在给朝廷的奏疏里,也明确指出了修筑的这条长约二十里的铁路叫“马路”,担心朝廷不批准,在奏疏最后李鸿章还特地声明这条“马路”由开平矿务局自筹。

“故六年九月议定兴修水利,由芦台镇东起至胥各庄止,挑河一道,约计七十里,为运煤之路。又由河头接筑马路十五里,直抵矿所,共需银十数万量,统归矿局筹捐。”

见不需要朝廷掏钱,清政府的回答也很爽利,我晓得了,阔以!(该衙门知道,钦此)

唐胥铁路的背景(历史谣言唐胥铁路用)(6)

无论是“快车路”、“硬路”、“马路”,均与蒸汽列车无关,李鸿章等人所属意的即是马拉火车。

以上可以得知,李鸿章等人在修唐胥铁路的计划里压根儿就没打算以蒸汽机头驱动运输,何来清政府以“惊扰陵寝”为由阻止一说?

况且当时台湾省的基隆煤矿也修建有从矿井至海岸的轨道,并以骡马拖拽,唐廷枢还亲自到基隆考察过,认为修建骡马拖车小铁路,不但开采的煤炭容易运出来,连锅炉等机器也方面运进去。

在修建唐胥铁路的十九世纪下半叶,哪怕是在欧美,马拉列车也没有被淘汰,在同时期,北美总共有415条马车铁路线,盖因为当时的蒸汽机功率低,启动慢,在长途货运方面有优势,但在短途运输方面,远不如马拉火车。

唐胥铁路最初的路线仅二十里地,用骡马拖动的速度甚至远高于蒸汽机头,盖因为路程太短,锅炉内蒸汽还没发挥最大功率即已走完全程。事实上,唐胥铁路通车不久矿务局自己制造的“龙号机车”,时速只有5公里。

唐胥铁路的背景(历史谣言唐胥铁路用)(7)

而等到“唐胥铁路”进行第二段、第三段的延伸,彼时的总长度已经达到一百二十多公里,这个时候用蒸汽机车显然更划算,所以再未见用马拉火车的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