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联、楹联等,是写在纸张、布匹或者刻在木竹、门框上的一种特有的古代文学载体。

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最早兴起于三国时期。

最简单的对联上联(明代最懒对联)(1)

在随后的发展之中,前人创造出无数经典对联,甚至还有很多对联至今没有让人感到满意的下联。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明代就曾经出现过一副“最懒”的对联。下联一字不落地照抄上联,没想到流传至今竟然成了经典绝对。

“读书”

史上最懒对联,即: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第一次读到这个对联的时候,绝大多数人第一时间都会思考,这真的和对联有什么关系?确定不是在糊弄人?

要知道就以往的对联来看,根本就没有完全相同的字组成。甚至为了避免上下联重复,还会专门要求字眼进行改变。

最简单的对联上联(明代最懒对联)(2)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只要了解对联的人都知道,这种对联两两对应,事物、场景、情感、特色等等,优劣与否暂且不谈,但绝对算得上十分工整。

而好读书不好读书,到底说了什么?简直让人无法理解。好在了解这个对联的由来以及解释以后才知道,此对真不愧为绝对。

最简单的对联上联(明代最懒对联)(3)

对联出自徐渭之手,明代三大才子之一,著名画家、文学家以及书法家,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青藤画派的鼻祖。

就连齐白石老先生都曾经提笔写道: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意思就是希望能够成为徐渭的门生。

徐渭与自己的朋友一同聚会的时候,其中一人给出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如果排除我们已经知晓的下联,其实这个上联是很有难度的。短时间内,也很少有人能够给出准确合适的答案,不过徐渭可没管那么多,直接将上联抄了一遍就拿给自己的朋友。

最简单的对联上联(明代最懒对联)(4)

对此,众人十分不解,上下联完全相同,明显不能称作对联。即便你是闻名天下的大才子,也不可能这么糊弄人吧?

徐渭笑着解释说道,大家不妨这样读这副对联:

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

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作何解呢?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年少的时候可以好好读书,结果却不喜欢读书。等到年老知晓读书的好处,并希望能够读书以后,却因为年龄大而无法好好读书了。此言一出,众人心悦诚服。

最简单的对联上联(明代最懒对联)(5)

徐渭通过巧妙的思考以及“好”作为多音字的争议性,将原本难度较大但平平无奇的对联,赋予了澎湃的生命力与情感,这才让整个对联成为了千古绝对。

尤其是对青少年们好好读书的劝告,用对联的形势表现出来,中华文化的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趣的对联

事实上,类似于好读书不好读书这样有趣的对联,在我国历史之中还有许多。像早于徐渭百余年的明代另一才子解缙,便在年幼的时候就写出了许多有意思的对联。即便到了今天,人们依旧会为他的才思感慨。

最简单的对联上联(明代最懒对联)(6)

尚且年幼的时候,解缙神童之名就已经响彻邻里。而解缙父亲以卖豆腐为生,某一年过年的时候,便想着让自己的儿子给家里面写一副对联,即展示解缙的才华,也节约家中支出。

恰好当时与解缙一家隔河相望的是一个大户人家,庭院中种满了竹子。于是解缙稍加思索便写下:门对千棵竹,家藏万卷书。

可解缙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以竹为意写出来的对联,竟然遭到对方嫉妒,并先将竹子砍断,再将竹子连根拔起。

最简单的对联上联(明代最懒对联)(7)

刻意刁难之下,本以为解缙会重新写一副对联挂上。可解缙仅仅只是改动两次,便让这个大户人家哑口无言。当竹子被砍短时,解缙在对联中加上“短”、“长”两个字。

等到竹子被连根拔起,解缙又加上“无”、“有”。最终,原本的对联变为: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常有。对联的魅力,可见一般。

最简单的对联上联(明代最懒对联)(8)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徐渭还是解缙,同为明代三大才子,都曾想着将一身才华奉献给自己的国家。

可最终却都不幸惨遭牢狱之灾

前者连年应试不中,再加上担心受胡宗宪案牵连,精神出现问题,误将自己妻子杀害被捕入狱;后者则遭人故意嫉妒,谋杀,满腔才华与热血,最终都埋在积雪之中,逐渐消失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