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诗仙李白

文/张峰

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袖手一挥便是半个盛唐(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1)

李白,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李白的诗,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对主观色彩的描写十分浓烈,具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气势。李白也是公认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艺术魅力的诗人,更是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享有“诗仙”的美誉。

袖手一挥便是半个盛唐(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2)

李白一生浪迹天涯,大起大落的身世遭遇使他广泛接触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他的鲜明的个性就是在充分汲取时代气息的基础上形成的。

李白自年轻时就慷慨自负,不拘常理,“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范传正《唐右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他具有很强烈的侠士风格: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放超然。年轻时“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接济之”(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喜豪饮纵博,又精于骑射。他不屑于走一般士子由科举入仕的常规之路,而希望一举成就大业。

袖手一挥便是半个盛唐(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3)

李白又不无虔诚地求仙学道,采药炼丹,他出门的行装是“仙药满囊,道书盈箧”(《送李白之曹南序》)。

天宝四年,李白接受道篆,加人道士行列。在齐州(济南)的道教寺院紫极宫被反剪双手,走上法坛,向神灵忏悔自己的罪过,从高天师手中接过朱笔写在白绢上的“道篆”,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道士。人了道,李白颇为自豪,他在《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中说:“抑予是何者,身在方士格。”

李白还对排难解纷的策士颇为倾心,有纵横家的气派,崔宗之说他“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赠李十二白》)。《新唐书·文艺列传》也说他“喜纵横术”。李白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纵横术,就拜了赵蕤为师跟从其学习纵横之术,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的纵横家,但是李白自身所特有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性格和豪放粗犷的交际方式却无法成为一名纵横者。

袖手一挥便是半个盛唐(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4)

“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表明李白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而上述各个方面,又正是盛唐时代社会习尚和文化精神的显著特征所在。因此,李白也就很自然地成为当代人们所心仪的人伦风范。例如为了一瞻李白的丰采,任华、魏万不远千里追踪相从;“四明狂客”贺知章一见李白,惊呼为“谪仙人”,解下随身所佩的金龟相赠;门人武七则甘愿赴汤蹈火,越过安禄山叛军的占领区至东鲁接回诗人的子女。

袖手一挥便是半个盛唐(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5)

在大唐灿若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

其实自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然而这种定型化了的诗仙形象,也使人们与李白产生了一种近乎膜拜者与偶像之间的距离,一种雾里看花、云中观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们走入李白心灵的殿堂。

现在让我们走进李白的思想。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他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了他独有的风格。

袖手一挥便是半个盛唐(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6)

文章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李白最经典的一首诗: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