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小鸟(乡间的鸟儿)(1)

□贾登荣

川北乡间,常见的鸟儿无非是杜鹃、山雀、喜鹊、黄鹂、麻雀、老鹰、乌鸦、白鹭、白头翁、画眉、家燕、文雀、斑鸠、野鸡等。

在乡间,鸟儿是季节转换的晴雨计。鸟儿们对四季变化的敏感,成为乡下人耕种、劳作、生活的参照物。

当微风里携带着一股股惬意的暖流时,远走高飞多日的家燕便又突然出现在农家的屋檐下。农家知道,这是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于是,赶紧将闲置多日的锄头、镰刀、背篼等农具寻找出来,准备开始春耕生产;而当家燕离开巢穴,一去不复返时,这代表着秋去冬来,农民们又会利用好天气,抓紧把收获的粮食晾干储藏,将过冬的棉衣晾晒缝补。而当桃花、李花、杏花开过,光秃秃的树干绽出了新绿,杜鹃鸟登场亮相了。一大早,布谷鸟会在天空上唱响:“布——谷、布——谷”,好似催促农人起床的铃声;四声杜鹃呢,则在午间或黄昏,在天穹不断呼叫:“豌豆烧馍——豌豆烧馍——”这意味着,最紧张繁忙的“双抢”季节来临了。这时节,那些留守在乡间的人,走路也是迈着小碎步,生怕误过季节。为了及时抢种抢收,一些离家不远,在附近城镇经商务工的人,也会返回乡间,加入耕作的行列。

在乡间,物资短缺时代,鸟儿还是农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肉食。而人们捕猎的对象,一般是野鸡、斑鸠。

到了农闲,就有三三两两的人,相约着奔走于山岭间,寻觅野鸡、斑鸠的踪影,当它们一出现,就会射出一梭铁弹。傍晚时分,猎人们在枪杆上挂满了战利品,然后哼着小曲,悠闲走向村庄。不一会,从农家的房顶上,就会飘出悠悠的香味。由于那些年森林不断遭到砍伐,野鸡、斑鸠栖息之地急剧萎缩,慢慢地,很难看到它们的踪影了。常常是奔跑一整天,也是落得空手而归。没有了野鸡、斑鸠,麻雀、山雀又渐渐成为人们猎食的对象。小时候,我也加入过猎食麻雀的队伍。那时,我们用弹弓作为武器,躲在麻雀出没的地方,打下麻雀后,就用黄泥裹在麻雀身上,放在灶膛里“烹饪”。不一会,一道特别的美食,会让好几月没闻过肉味的我们大快朵颐。

在乡间,有的鸟儿,成为农家喜欢宠爱的精灵;而有的鸟儿,却让农家感到讨厌,不愿亲近。

在我的老家,流传着一句民谣:“燕子来,要发财。”家燕,被当成可以带来吉祥如意的鸟儿。而对于老鸦的态度,则不可与家燕同日而语。老鸦在川北被叫做老鸹。不知是因为它羽毛颜色不好看还是什么缘故,人们把老鸹视为不吉利的鸟儿,大凡出门听到看到老鸹,就会觉得这一天要遇到倒霉的事。其实,据科学家们考证,老鸹是灵性之鸟,是情商极高的鸟类。它忠于爱情,恪守一夫一妻的制度,从不越雷池半步;它懂得养育之恩,小老鸹会反哺老老鸹,用自己的力量照顾“父母”。

鸟儿,总是给乡间农夫们智慧的启迪。在川北,妇女们农闲时节,喜欢拿起剪刀从事剪纸创作,而她们剪纸里出现的主角,大都与鸟儿有关,如“喜鹊闹梅”“鹰击长空”“白鹭翩翩”等。如果没有乡间的鸟儿,就可能不会涌现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寓言、传说、戏曲、歌谣,丰富多彩的剪纸、木刻、雕塑等。毫不夸张地说,乡间的鸟儿,是滋生民间文艺的摇篮。

城乡生活笔记

蒲公英

征稿邮箱:ncrbfk@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