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算力正在像水、电一样成为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动能。
从“要想富,先修路”到“想发展,投算力”,算力基础设施等“新基建”正在国内掀起“落地潮”。
21世纪,算力正在像水、电一样成为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动能。
在这场技术创新的角逐赛中,中国已经拿出了数一数二的成绩:基础算力规模排名全球第二,智能算力方面全球优势突出。
算力作为新生产力,正在加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计算产业,建设算力基础设施,对我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01
算力改变生活
这几年,全民网购鲜少宕机,大型游戏不再卡顿,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甚至得以逐步落地,背后都离不开一项能力的进步——算力。
可以说算力是数字经济的底层逻辑,数字经济的任何发展都建立在优化的算法和强大的计算速度上,这让算力成为关键的核心生产力。
近年来,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算力已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命运。
在机场高速路口,汽车以80公里时速,“无感”通过收费站,仅收费环节每天就能节约2.75小时,大大改善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在生产线上,一款新车上线前需要经历上千次的碰撞测试,而超级算力能模拟出整个碰撞过程,300次的仿真碰撞试验,在一分钟内成功模拟完成。
更长远来看,“智能汽车”是离人工智能最近的应用场景之一,若能更快普及,将再次重塑人们的出行生活方式。
在偏远山区,大量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和算力支撑下的智能教育,让远程人工智能可以辅助教师“因材施教”,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帮助深山里的孩子实现“走出大山”的梦想。
据工信部数据,中国算力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近五年平均增速超过30%。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服务器规模约2000万台,算力总规模超过150EFlops(每秒15000京次浮点运算次数),排名全球第二。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正成为加速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
02
东数西算构建算力网络
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算力网络可驱动数据的跨域流动、实现算力的跨域调配。
而作为一个复杂的、融合创新的系统性工程,算力网络如何像水和电一样成为“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孵化灵活多样的商业应用,需要统一的科学规划与评估。
2022年2月,中国“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将打通中国“数”动脉,把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的数据中心处理、计算、存储,为可再生能源丰富的西部开辟出一条发展新路,成为一条打通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动脉”。
“东数西算”是继“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后又一项国家重要战略工程。作为一项国家级算力资源跨域调配战略工程,“东数西算”工程对于优化我国算力资源空间布局,加快打造全国算力“一张网”,构筑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并不是简单的算力堆砌,而是要实现网络、算力调度、产业链、数据要素治理等各方面资源协同,强化东西部跨域统筹发展。
“东数西算”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和产业的平衡充分发展,也有利于提升产业链整体抗风险能力。“东数西算”通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为西部带来投资,助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还能通过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撬动上层应用,带动全国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除了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寻找拓展机会,“东数西算”工程还可以在数据的差异化上做文章。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延时与不确定性,数据可以因时效性需求不同进行区分。
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人工智能模型训练、集成电路设计、新药研制、新材料研发等需要巨大算力的项目,海量的冷数据等,适合放到西部。
对实时性要求很高、需要立刻作出决策的运算,比如自动驾驶、工业实时控制等,更适合放在东部甚至是企业周边进行处理。
不过,受限于网络能力、技术能力、人才体系、市场环境和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差距,西部地区在大数据发展方面面临一些困难。
03
加强数据、算力、能源协同联动
“东数西算”开启了新基建领域跨区域资源调配的新篇章。不过之中存在的难点还需要不断思考解决之道。
构建全国算力网络需要全面统筹推进。从云计算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早期注重把数据处理和存储起来以发挥规模效应、节约大量设点成本,发展到目前大量分散的边缘计算和集中的云计算共同组成较为合理的数据处理体系。
算力网络的构建需要吸取经验,从实际需求出发,一方面,通过集约化的算力中心建设,实现算力一体化布局;另一方面,需要梳理算力差异化需求,有序引导数据流向。
分析梳理不同场景下的计算需求,按照计算规模、实时性要求等进行分类,在设计算力网络时,对要处理的数据种类和数量进行实事求是、合理的预估。
数据跨区域流动的成本核算问题需要全面考虑。一方面,在数据中心建设以及电力成本上的节约,跟数据远距离传输上的消耗,两者之间要有比较。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成本进行详细分析,从整体网络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仅仅从数据中心建设成本、能源优势的角度来考虑。
另一方面,数据传输过去实时使用与先存储以备需要时使用是两回事,数据存储的成本不可忽略。
此外,跨区域调用算力资源需要的网络带宽,以及保障低时延、高质量传输的各项指标都需要进行量化分析,为按需匹配、智能调度算力资源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传输中的安全、隐私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大数据中心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保密性如何保障?数据中心的控制、管理由谁来具体负责?产业协同、生态构建、确定算力网络建设主体尤为关键。
构建算力网络是一项系统性重大工程,技术上需要推进算力标准化、异构算力接入等方面的工作,使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和相关中小企业等能够有序参与算力的调度分配。
同时,在政策法规方面,也应该明确数据中心管理责任以及数据传输过程中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规范,为保障数据安全筑牢屏障。
“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启动,为打造全国算力一张网按下“快进键”。算力网络既要一体化统筹布局,又需要各地根据地区性、行业性数据需求、集中程度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建设计算中心,以形成东西互补、南北贯通的一体化算力网络。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仔细总结现有数据中心建设、应用、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加强数据、算力、能源之间的协同联动,推动我国数据事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