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向西陵见佳客下一句(千古风流句一一但寻牛矢觅归路)(1)

|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一)

苏轼

半醒半醉问褚黎,竹刺藤稍步步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这首诗是苏轼六十二岁高龄的时候,被贬谪到海南岛站儋县,当时苏轼身为戴罪之人,也就是被流放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非常荒凉,苏轼还被人监视,只有他的三儿子随从,生活处境非常艰难,而且连住的房子都沒有,当时住在公家的房子,不久后就被人家赶了出来。

苏轼交了很多朋友,有一个叫王介石,这个人带人在城南,挨着一个牛栏的地方,帮苏轼盖了五间泥屋,后来苏轼和当地人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姓黎的人,就是当地苏轼的四个友人。

这首诗作于苏轼六十四岁,这首诗的大意是有一天,苏轼访问四个友人后,喝酒后带着醉意才回家,当时天色己晚,酒意又未醒,苏轼就走到了草木从生路径不明的地方,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最后苏轼沿着有牛粪的小路行走,因为苏轼的家在牛栏的西边,终于回到了家里。

这首诗写的非常朴实无华,浅易如话,而且用牛矢这个非常粗俗词语,把全诗衬脱得更加有趣,生动雅致,不但没有浅俗的意味,而恰恰体现了一种异样的美。

全诗写的非常新鲜,更真实,而不是靠想象,完全取材与生活,敢将粗俗的东西写入诗里,苏轼可以称为第一人。沈德潛在《说诗晬語》里说:“苏子瞻胸有洪炉,金银铜锡皆归熔铸。”

全诗用粗俗的词,却写出了与丑恶截然相反的高尚情操,也体现了作者曾经为官清高,官至极品,被贬谪到如此荒凉之地,住在泥巴房子里,和牛栏为邻,走在布满藤刺的荒野路上,不但没有奥恼悲观,而是充满乐观悠然自得的情怀,这种高尚豁达的品质让人不得不赞叹。

苏轼这首诗写得行云流水一般,将一个很普通的迷路过程,写得极其风趣幽默,而又生动鲜活,雅俗相对,用粗俗的词语写出了大雅的意璄。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实,写的极为真实,将生活中一件真实的生活经历,完全用诗歌的手法表达了出来,情节真实,文字真实,读起来,使人倍感亲切,最难得的是用牛矢这类粗丑的事物写入诗中,无人敢写,可谓千古第一人,横贯古今,不悦,愧一代诗词大家。

苏轼在晚年写的诗,有很多白描诗,风趣,含蓄,率真,来舒发自己胸怀旷达,随遇而安的一种倩怀。笔调恬适闲雅,情韵俱佳。

苏轼的这首诗,更能说明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关于文学作品雅和俗,粗俗的语言也可以带入诗词,关健在于文笔功力是否深厚,只要功力深,任何俗语都可以带到诗词当中,好的诗词,不见得非要用华丽的辞藻才能写出大雅,只要有真实情感,任何题材都能写出美的意境。|

会向西陵见佳客下一句(千古风流句一一但寻牛矢觅归路)(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