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财经大学根据团中央《深化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指引》的相关要求,按照聚焦立德树人、提升发展质量、强化评价导向的原则,对“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相关制度进行了修订,将全校第二课堂活动整合为明德志远、智圆行方、艺美体健和让逸竞劳4门课程,制定发布了《安徽财经大学本科生课外教学(第二课堂)课程活动项目目录》,全力打造“思想引领”、“组织建设”、“科技创新”、“素质拓展”、“实践教育”五位一体第二课堂育人体系,进一步提升第二课堂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各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开好四门课激发)(1)

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设定课程项目

明德志远,定好第二课堂方向标。思想政治引领是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核心任务,引导在校团员青年明大德、立大志是学校第二课堂“明德志远”课程的教育目标,也是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重要目标。“明德志远”课程项目以德育教育为重点,强调课程项目的思想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突出分层分类的特点,将青年大学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党团校培训、主题团日活动等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共计开设22个课程项目,按照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团支部级赋予不同分值,同时首次将“三会两制一课”纳入团支部必修课程项目进行考核,明确团支部每年的集中团课学习不少于4次。

智圆行方,画好协同育人同心圆。与第一课堂实现互动互融、协同育人是第二课堂的重要职能。引导学生知识广博,行事公正是学校第二课堂“智圆行方”课程的教育目标,也是学校校训“诚信博学,知行统一”的重要体现。学校在“智圆行方”课程下分设了学术科技、创新创业、社会工作履历3个活动类别,在课程项目设置方面把第二课堂智育教育作为主攻方向,强调课程项目的专业性和学术性相统一,学校科研处、教务处、学生处以及各学院结合学校人才培养需求和专业特色设计申报课程项目,大学生学术论坛、经济知识挑战赛、电子商务知识竞赛、金融科技创意项目大赛等与学校学科专业结合紧密的23个项目成为首批入选的课程项目,推动了校院合力、多点开花的协同育人新格局的形成。

艺美体健,找准体美教育发力点。美育教育和体育教育是第二课堂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各类文体活动也是在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主要活动形式。学校结合美育教育、体育教育实施方案的目标要求,以培养学生文艺技能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把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作为重点,开设“艺美体健”课程。该课程下设文化艺术、身心健康2个活动类别和44个课程项目。在课程项目设置方面,一方面优先设置上级主管部门的重点活动项目,将校园读书创作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等活动纳入课程项目目录,另一方面结合学校自身特色,把心理情景剧大赛、龙舟比赛、轮滑比赛等由学生社团主办的活动项目提升为校级课程项目进行重点打造,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让逸竞劳,激活劳动教育新动能。劳动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深刻领悟“自找苦吃”的精神内涵,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是第二课堂“让逸竞劳”课程的教育目标。在“让逸竞劳”课程下,学校对校内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品牌活动进行了梳理,共设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乡村振兴系列志愿服务、社区志愿行等20个课程项目。一方面将社会实践作为第二课堂必修课程项目进一步明确,要求每名学生在校期间需至少参加一次组队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对志愿服务的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每名学生在校期间的志愿服务时长需达到80个小时。此外,学校还首次将团支部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发起单位,扩大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

高校各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开好四门课激发)(2)

细化实施方案,全面加强过程管理

项目系统化,动态调整课程项目。在制定《安徽财经大学本科生课外教学(第二课堂)课程项目目录》(下简称《目录》)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学院的主动性,通过前期广泛征集筛选,明德志远、智圆行方、艺美体健、让逸竞劳4门课程首批共开设了100余项第二课堂课程项目,涵盖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社会工作履历、身心发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个活动类型,形成了以活动项目为基本单元的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体系。《目录》每年更新一次,由“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工作指导委员会结合上一年度课程项目开展情况和各单位申报情况进行增减,通过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保障了课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评价多元化,健全学分标准体系。学校早在2018年就已经将“第二课堂成绩单”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对第二课堂学分数量和必修项目进行了明确,要求在校本科生在校期间完成课堂教学与其他规定学分的同时,必须取得10学分第二课堂学分方可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其中含社会实践1学分和志愿服务4学分必修学分。在学分标准设定方面,学校综合考量第二课堂学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按照活动次数、时长、项目级别、参与方式以及荣誉奖励等设定不同的学分标准。在新一轮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改革过程中,学校还首次引入学分评价机制,将本第二课堂学分的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评定,改变了以往“第二课堂成绩单”有学分无评价的状况,激发了同学们主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应用立体化,推动结果全面应用。在此次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改革过程中,学校将“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应用进行了强化。在引导全面发展方面,改革后的“第二课堂成绩单”通过四门课程的设置,可以实时记录在校团员青年第二课堂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发展情况,为下一步全面对接学校学工部门综合测评制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强化政治录用方面,学校通过完善推优入党等相关制度,将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中志愿服务时长作为考察内容予以明确。在支撑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在此次的数据系统升级中完善了数据分析功能,通过数据分析图可以直观了解全校各相关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在第二课堂课程项目开展情况,对监督学校各相关部门在“三全育人”格局下的作用发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校各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开好四门课激发)(3)

完善保障措施,努力提升育人实效

平台优化,全面升级数据平台。为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改革,学校专门下拨经费20余万元,用于对学校自行开发设计的原数据管理系统的优化升级。新的数据管理平台对照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修订内容,对学分审核、活动发起、学分录入等15项内容进行了全面优化。如新增了学业预警功能,实现了对未修满学分学生的实时提醒;首次将团支部作为活动发起方加入数据管理平台,将团支部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学校团内激励体系考核指标;优化了学分录入功能,首次实现了学生参加活动的学分按不同角色赋分;新增第二课堂活动奖项发放功能,实现了校内第二课堂活动学生获奖的实时记录和学分的实时发放,大大减少了基层团组织学分审核的工作量……通过系统的全面升级,保障了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改革各项举措的落地。

流程简化,改革活动审批流程。学校根据《深化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指引》的文件要求,按照“谁主办、谁评价”的原则,全面简化活动的审批流程。在团支部活动审批方面,考虑到团支部数量多、活动多的实际情况,将活动申请和学分申请环节进行整合,同时将“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主题团日等作为学生必修课程植入系统,学生通过点选课程项目、提交证明材料后可直接录入参加人员申请学分,实现了一次活动一次填报,减少了团支部书记活动发起的工作流程;在学生组织活动审批方面,学校改变了以往所有活动均需学校团委最终审核的流程,将活动主办方作为活动的最终审批部门和学分发放部门,缩减了活动审批的流程,学校团委作为第二课堂的管理部门对活动开展情况和学分发放情况进行抽查,提升了各部门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

队伍强化,建立专门管理团队。学校成立了由分管校领导任主任,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校团委、体育教学部及各学院负责人为委员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方案的制订,统筹教育教学资源、部门协同,监督“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实施,裁决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结果的申诉等工作。各学院也成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工作组,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学院团委书记和辅导员为成员,负责组织全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工作。此外,学校还在校团委专门设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工作办公室,负责全校“第二课堂成绩单”活动的统筹规划、指导考核和网络系统管理培训等工作。自今年7月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学校团委已经针对全校1000余名团学骨干举办了3场专题培训会,对改革文件内容和网络操作系统进行了专题培训,保障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


作者:杜斌 安徽财经大学团委书记;李琼 安徽财经大学团委宣传组织部部长

来源:《中国共青团》杂志2022年第1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