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十五”!傍晚是放烟花的时候,也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时刻,纵使过了十五就要上学,那短暂的兴奋也从初一一直盼到了十五。

我​小时候,十五傍晚儿吃了元宵,就和姥爷去村西头送灯儿。走过几块麦田,越过几个浅沟,在一处没有标记的地方停下,那是姥爷给老家的亲人们慰籍灵魂的地方。摆上姥娘用胡萝卜做的灯,点燃棉花做的灯芯,有风的时候用双手极力呵护着微弱的灯火,让它尽量照亮照久这一方黄土。放上贡品,姥爷叨咕了几句,磕了头,我们便原路返回。

​回来的路上,天已是蒙蒙黑了,远远望去,村子里的上空已经开始烟花绚烂了。我拽着姥爷加快脚步,可劲地想拿着期许的灯笼赶快加入到那放花的人群中。

​那时,我们“西南头”的人家都会聚到一起,来到一个空旷的地方,家家户户把自家的烟花放到一块儿,由“热心”的大人点燃孩子们心中盼望已久的夜焰盛会。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那时最爱放花、最受孩子们喜欢的二舅早已不在了。他的样子被定格在最美的烟花盛开的时候。还健在的三舅和叔叔、大爷们也大都年逾古稀,那热闹的景象也早已成了越来越远的回忆了。

时代在进步,如今的“灯”都变成了开关控制的电子灯了。依旧还是十五的傍晚,那个曾经跟着姥爷送灯的孩子也已经迈向半百之年,恍然觉得岁月偷偷溜走了许多许多。我给姥爷姥娘点亮了老家的明灯,站在那里许久许久,在这个特别的日子特别想念逝去的亲人。

回来到了村西头的路口,我停下车子,望着村子里零零散散的烟火升起又落下。已然没有儿时的兴奋和热闹了。回到家,儿子却还是延续了那种小孩子独有的高兴和快乐。没有邻里四舍的围观,没有成群的孩子穿梭,在自家的院子里,点起烟花,陪孩子高兴,也告慰一下不置可否的心情。

娘说今天晚上常明灯,老地老母还没走。希望他们能看到家里盛开的烟火,看到依旧有兴奋跳跃的孩子。希望他们会看朋友圈,知晓我对他们的思念一年又一年……[合十][合十][合十]

正月十五送灯原由(十五送灯儿)(1)

正月十五送灯原由(十五送灯儿)(2)

正月十五送灯原由(十五送灯儿)(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