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冰心老人向青年学生谆谆叮咛的一句名言,在知识经济日趋引领世界的今天,多读好书,读经典,是我们每位学子所应该努力的。

天下书籍浩若烟海,一个人穷其毕生精力也是无法读完的,就是专攻一门,一些专业知识也是学不完的。怎么办呢?就要求我们择书而读,选其中的精华部分,并学会精读、学会触类旁通、学会旁征博引、要学以致用、要结合实际,不能死读书,不能做书呆子。

在生活中,我喜欢读文学著作,喜欢唐诗宋词,也喜欢外国名著,喜欢散文小品,也喜欢四大名著。最不喜欢的就是网络臆造的鬼神故事,穿越奇文,这样的文章对学生、对历史都是有害无益的。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之时,外出踏青带上一本诗词,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之余,品味古人的名篇佳作,岂不快哉!

宋词表达家国情怀(宋词中的风花雪月与家国情怀)(1)

这几天,我又重读了一遍《宋词三百首》,升起的感悟与青少年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前是欣赏里面的风花雪月等绝妙语句,现在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和历史知识的积累,发现其中的家国情怀更让人动容。

在北宋有很多的词人我们耳熟能详,如欧阳修、苏轼、柳永等,他们风格各异,才情出众,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名篇佳句。欧阳修写的游子思乡的《踏莎行》让人离愁满怀:离愁渐远见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让我们在这个明媚的春天生出诸多惆怅,春天总是那样短暂,人生也不过白驹过隙,是多么值得珍视啊!

苏东坡是我最喜爱的词人,他的词豪迈雄健,气势奔放,如同他坎坷曲折的人生,虽屡遭贬谪,仍达观乐世,这样的胸襟,这样的才情,为后生文人之典范。其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已成千古名句,他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让我们感叹人生无常,任何事都有两面性,要放松、放下、放开、放空,做到心胸豁达,如白居易在诗中所言:“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遇事不斤斤计较,胸怀坦荡,做人做事但求问心无愧就行了。

宋词表达家国情怀(宋词中的风花雪月与家国情怀)(2)

柳永的词在当时也是流传很广的,“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也就像是现在的刘德华、周杰伦的流行歌曲一样,有众多的“粉丝”,其《雨霖铃》如同周董的《青花瓷》,广外传唱,久经不衰。

南宋是个软弱的朝廷,在政治上一直偏安江南,受到北方金国的压制,这时一些文人平添了很多家国情怀,渴望收复中原,对祖国河山的分裂表现出由衷的悲痛。其中著名的词人有李清照、辛弃疾和陆游。

李清照的词清新婉约,体现出了女性特有的细腻和知性,读来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她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揭示了宋代妇女的内心世界,所受的束缚压制有所表现,其才学乃巾帼中的翘楚,让人肃然起敬。

宋词表达家国情怀(宋词中的风花雪月与家国情怀)(3)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豪放词的传统,表现出“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但壮志未酬,怀才不遇,最后隐居田园。他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写的情景交融,跃然纸上。今天被用在网络搜索引擎——百度上,也算是古为今用吧。

爱国诗人陆游六十余年写诗近万首,在年轻时也创作过动人的词作,“当年万里觅封侯”让人读来豪情满怀,有种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让人感到普遍的人生况味,一种君子之风为后世文人所效仿。家与国,始终是两宋文人念念不忘的话题,是风花雪月背后所深深寄托的主题。

读罢全书,掩卷沉思,在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志士,他们抒发着自己的人生感受,担负着民族的家国责任,倾吐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无疑也是一种“中国梦”。就个人而言,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国家人民效力。就整个社会而言,希望改良社会风气,扶正祛邪,救亡图存,希望国有明君,重振朝纲,与我们现在的民族复兴相合,所以以史为鉴,在品味古人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继承他们的关怀时事、以民族兴亡为己任,尽己所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民族的复兴尽一些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