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了婚的女人想顾娘家很难的文案(美文欣赏回娘家)(1)

回娘家

邢军 心之憩园 3天前

今天是2020年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二,是姑娘们回娘家的日子。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使全国上下陷入惶恐和戒备之中。疫情发源地武汉更是整座城市被封城:“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能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1月26日,陕西省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宝鸡市随即也陷入一种空前的紧张气氛之中。昨天晚上七点多,从婆婆家吃完饭回家,开车经过经二路,街道两边灯火辉煌,各大商场、酒店、超市、商铺门前火树银花、张灯结彩,大红灯笼照亮了夜空。可是,除了酒店和药店,几乎所有的公共场所大门紧闭。昔日繁华的街道此时虽然富丽堂皇,但是却好似一座海市蜃楼,偶尔驶过的公交车和站台上寥寥无几的人影印证着这座城市的真实存在。

原打算今天早上回娘家,但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不聚会、不走亲、不访友、居家过年”的倡议使我们停下回娘家的脚步。有网友打趣说:“终于到了啥也不干,在家躺着就能给社会做贡献的时候了,珍惜吧!”。

我临窗而坐,品着一杯茉莉花茶的清香,看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中,零零散散的雪花漫天乱窜,像疫情弥漫下人们慌乱的心情。耳边回响着朱明瑛的歌曲《回娘家》,明快的音乐节奏让我的思绪不由得飘向回娘家的路途。

从我记事时起,每年的正月初二是姑回娘家的日子。一大早,我穿上新衣服站在村口,等着接姑。记得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在镇上干活的黑娃爸捎话给父亲,让他去公路上接姑一家人。那时候姑已经彻底搬离了农村的老家,去了姑父所在的宝鸡市医药公司上班。七十年代末,农村交通很不方便,单位年末送职工的车只能顺路把他们放在离村子还很远的公路边。父亲拉着架子车匆匆忙忙消失在雪夜中。

在我们的翘首企盼中,姑和姑父终于带着表妹们回来了。两个表妹头戴彩色毛线编制的“风雪帽”,她们漂亮的衣服和亮晶晶的鞋子让我羡慕不已。她们头上、衣服上全是雪花,就像雪夜翩然降临的两个可爱的小天使。父亲的架子车里是姑买给我们和大伯家的年货、孩子们的新衣服和好吃的。大人们吃着母亲做好的臊子面,我们小孩子围坐在热炕上,被子上放满葵花籽、落花生、水果糖,还有当时农村几乎见不到的毛栗子和橘子。姑一家人的到来,让我们的年三十过得丰盛而喜庆。

后来,随着本家一大家子的姑娘们陆续出嫁,回娘家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我们家和大伯、二伯、四爸家总共有十个姑娘,加上姑和两个表妹,邢家回娘家的队伍真可谓浩浩荡荡。每年正月初二这一天,母亲和大妈、二妈、四妈各自在自己家里做饭,姑娘们坐在一起,就像一群百灵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们聊衣服、聊皮肤、聊老公、聊孩子,当然我们也聊工作,聊国泰民安好政策、聊风调雨顺好光景。谁家的饭先做好了,我们就去谁家吃饭,但是不能吃得太多,要留出肚子去下家再吃,大过年的,决不能厚此薄彼,要不,辛苦做饭的妈妈们就不乐意了。

时间啊,就像一个铁面无私的老人,他带给我们收获与希望,也带走我们生命里的亲人,留下深深的遗憾和痛楚。不紧不慢的光阴里,我们先后送走了大伯、父亲和四妈,还能陪着我们的长辈们渐渐地越来越老。如今,他们早已随着各自的儿女走出了村子,成了栖居于城市的老者。人到中年的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整天为生活而奔波,嫁出去的姑娘们初二再也不能在农村的娘家团聚了,那条通往娘家的乡间小路成了我魂牵梦系的渴望。

今年除夕夜,我们姊妹几个还和姑、表妹她们商量回娘家的事,说好了初二早上九点在母亲东仁新城的家里团聚,可是,忽然间疫情防控通知铺天盖地而来。

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危难时刻,党中央一声令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众志成城、抗击病毒!在阖家团圆之际,无数医务工作者逆行而上,奔赴疫情最前线,他们用生命和热血与病毒做斗争,夜以继日地救治被感染的患者。有国才有家,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职责!在国难疫情面前,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能做的就是安静地待在家里,不聚会、不走亲戚不访友,从根源上消除“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隐患。

我们今天不出门,是为了更好地沐浴明天的太阳,我们今天不回娘家,是为了来日团聚时亲人们彼此的笑靥如花。无论相隔多远,亲情的温暖永驻心间,无论经历多大的风雨,祖国母亲,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是我们温暖的港湾。

2020年1月26日

来源:都市放牛1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