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讲自杀的孩子(女心理师自伤是孩子的呼救)(1)

孩子是神的馈赠,而神的东西都是未完成的。——《女心理师》

《女心理师》这部剧改编的是毕淑敏老师原著的同名小说,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贴近和全面展示心理咨询这方面的影视作品了。

在剧情一开始就是一段揪心的场景,女孩尤娜坐在学校楼顶的天台边缘上,在准备跳楼前给心理救援服务热线打了最后一个电话。

电话中她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感觉全世界都崩塌了,表面上看着像是校园欺凌,但通过尤娜去找贺顿做心理咨询后才发现,在校园欺凌的表象下,隐藏的是父母婚姻感情给尤娜带来的困扰。

尽管父母为了孩子即将要面临高考而选择隐瞒离婚,但尤娜已经能感受到父母在生活中暴露感情不和,也已经感觉到父母已经离婚的事实。

为了留住父亲,尤娜故意去小卖部偷东西被抓到警局,还在削猕猴桃时故意划伤自己,故意泡冰澡。

她知道父母之所以现在还在一起是因为她,而她只有通过伤害自己来留住爸爸,留住这个家。

心理咨询师讲自杀的孩子(女心理师自伤是孩子的呼救)(2)

自伤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有着很高的普遍性。有的青少年有过一两次自伤行为,有的则当成一种习惯,导致躯体伤痕累累。

很多家长遇到孩子自伤行为很是心疼难受,又感到非常不理解,简单粗暴地打骂或者责备来应对;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青春期的无理取闹,置之不理,认为放任一段时间自伤行为自然消失。

这些方式可能不仅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让孩子抗拒与家长进一步沟通,还有一部分青少年会面临自伤不断恶化的风险。

想要帮助孩子阻断这些行为,就要先了解孩子自伤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变化?

01 自伤=痛哭

心理专家表示:孩子的自伤行为一大主要目的是为了转移痛苦。

小雨今年13岁,刚刚读初一,最近几个月来她总是烦躁不安,心绪难平,容易委屈和发火,动不动就伤心流泪。

小雨没有把内心的感受告诉任何人,直到有一次崩溃时,用刀在手臂上划出鲜血淋淋的印记,一种放松和快感伴随鲜血的渗出,在瞬间抵消了她杂乱难平的心绪。

用刀片划伤自己,似乎让小雨有瘾,每当心情不好时,她就有伤害自己的冲动。她试图控制,又试图渴望。

有一次,控制不住冲动的小雨在课间再次用刀片划向自己,被同学发现,报告了老师。老师叫来了家长。

小雨的妈妈大声呵斥女儿,既心疼又愤怒。臻雨玩世不恭地抬起头:你们除了骂人还会说什么?根本就不理解我!

心理咨询师讲自杀的孩子(女心理师自伤是孩子的呼救)(3)

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父母对学习的关注尤为重要,却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或者情绪变化。这就导致孩子们出现各种情绪的时候,父母不会识别、觉察,有时候还会觉得是孩子太矫情、娇气、过于敏感。

采用的教育方式,一般都是压制、不懈、甚至训斥。我们教导孩子不要那么敏感、想太多,多想想正事,我们让他们自己学会忽略、压制住情绪……但是这样做,并不意味着解决。

于是,孩子们在情绪很糟的时候,内心的痛苦非常大这一团情绪没有办法通过合理正常的渠道排解,孩子们没有学会更健康的宣泄方式,因此伤害自己,可以达成疼痛的转移:

我想从可怕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

我想从困难的处境中逃出来

我要惩罚我自己

他们非常痛苦和无助,不知道如何解决当下的困境,自伤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哭泣。

例如,尤娜想要父母重新在一起,她开始伤害自己。她知道父亲有权利寻求自己的幸福,但是她也体验到一种丧失感和被遗弃感,她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从困难的处境和情绪中走出来。

心理咨询师讲自杀的孩子(女心理师自伤是孩子的呼救)(4)

02 自伤=呼救

“呼救”的年轻人似乎在用自伤表达:

我要检验你们是否喜欢我

我要引起你们的注意

我要吓唬你们

我要报复你们

我很绝望

这类年轻人渴望得到一段被关注的关系,自伤是希望被理解、被重视、被认可。

例如,上面讲述的小雨,她一方面通过自伤来“痛哭”,更重要的是,她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再比如,一个与男友分手的女孩,反复将自己受伤的照片发在朋友圈,她是在发出“呼救”信号:到底还有没有人在乎我!

“痛哭”和“呼救”两种动机机制往往同时存在,这种动机在青少年时期最为常见。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急速发展,他们渴望获得像成年人一样的尊重和自由,但是在社会层面又被当成孩子。

心理咨询师讲自杀的孩子(女心理师自伤是孩子的呼救)(5)

如何帮助自伤的孩子?

1、对于父母

Mitchell博士强调自伤少年的父母应该“温柔而亲近”的和孩子对话,目的是和孩子建立信任的关系。

父母在知道孩子有自伤行为时可能会感到诧异和心疼,或感受到被攻击的愤怒、恐惧与羞耻,甚至感受到恨其不争和厌恶,等等情绪。

这些情绪往往来得很快很强烈,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和孩子的交流。比如,你很可能在愤怒之下会说“你划给谁看”,恐惧之下就每次都答应孩子的要求。

《妈心理父母成长学院》课程中讲:人的身体要生存,要强壮,是补充营养的,在18岁以前的身体发育阶段,不仅是物质方面,更多的是心理营养,比如安全感、肯定与认可、自信、自尊、成就感和价值感。

而营养补充过后,自然会产生心理上的垃圾:愤怒、沮丧、悲伤等负面情绪。

孩子的心理发育过程,就是父母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心理补充营养,并帮助孩子排泄心理垃圾、建立一套健康的营养补给系统和负面情绪排泄系统的过程。

所以,请家长带着一丝感动去理解他们,放下你内心的评判,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在用自伤来表达什么?为什么他们会置于不得不用自伤来解决问题的处境?

然后,请在他们想要交流的时候与他们一起谈论和面对这些。不要催促或打断他们,支持他们的表达。鼓励谈论这些是一件重要的事,毕竟,当孩子们那些复杂的感受能越来越多的用语言表达,也许就不需要总是借助于那么激烈的自伤行为了。

默薇老师在课程中讲过:人脑分为三个部分:原始脑,感性脑,理性脑。

原始脑负责动物的本能,比如贪嗔痴,可以理解为人性的弱点;感性脑负责情绪情感类,理性脑负责理性分析。

而父母试着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是一个很好的整理思路,因为在人们把自己的思想转变成语言的这个过程中,其实已经是启用到了大脑的理性脑区,而不是感性脑区来处理这些信息。

所以,把思考转换成语言的过程中,孩子其实也会慢慢地变得有条理,变得更理性,当然,这里是需要一个很好的沟通对象的,比如家长,比如朋友,比如专业心理老师。

心理咨询师讲自杀的孩子(女心理师自伤是孩子的呼救)(6)

2、对于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家人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抗挫折能力和创造更加丰富的自我关照力,以帮助孩子驾驭强烈的情绪波动和自伤冲动。

也就是当孩子情绪出现波动时,心理难受无法排泄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创造:写作、绘画、作曲、化妆、学习新技能等等。

》舒缓:洗个热水澡、舒适的衣服、喝杯热牛奶、按摩、看电视或电影等。

》活动:整理衣柜、打扫、收拾等。

》社交:和朋友打电话、和朋友外出、帮助他人、去公共场所、和宠物玩等。

》运动:跑步、跳舞、大声喊叫、撕东西、吃味道浓烈的食物(比如火锅)等。

让孩子学会好好地爱自己,帮助他建立正向思维,告诉他一定要在乎自己,你比谁都重要!

心理咨询师讲自杀的孩子(女心理师自伤是孩子的呼救)(7)

有人说,教育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漫长的坚持。

孩子的成长纵然跌跌撞撞,但若家长给予孩子积极关注,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有信心,眼中有神,心中有梦,未来有光。

关于青春期孩子更多的教育问题,默薇老师在《青春期叛逆破解训练营》中都有讲到,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孩子的问题,帮助家长更加从容的应对青春期的叛逆难题。

点击下方链接可以免费试听哦~如果你还有其他想要咨询和了解的问题,也可以向我们留言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