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次大会决定宣布:每年的3月21日为“世界诗歌日”今天是第18个“世界诗歌日”我想说说自己心爱的军旅诗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有个美丽的地方叫中华诗词?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个美丽的地方叫中华诗词(中华诗国百花园里的一片春色)

有个美丽的地方叫中华诗词

1999年,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次大会决定宣布:每年的3月21日为“世界诗歌日”。今天是第18个“世界诗歌日”。我想说说自己心爱的军旅诗词。

作为诗词文化的一个重要门类,军旅诗词与田园诗、山水诗、爱情诗、哲理诗等相比,似乎给人一种铁板铜琶单音调和金戈铁马独奏曲的感觉。其实不然,军旅诗词是中华诗国百花园里一片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春色,它以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军旅生活和崇高豪迈的军人情感为元素,抒发着每个时代的最强音。

表现将士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精神,是军旅诗词一脉相承不变的选择。从《诗经》开始,无数的军旅诗词记述了一代代将士精忠报国的仁义正气。《秦风·无衣》中每有外敌来侵,自备甲胄武器的将士“同仇、偕作、偕行”,他们相互召唤、互相勉励,共同保家卫国。屈原《国殇》中“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鲜明地提出了壮士死、国之殇、英灵不灭、做鬼亦雄的英雄主义精神。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诗句,唱响了视死如归的千古豪情。南朝诗人鲍照的“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突出表现了壮士从军卫国、英勇赴难的壮志和激情。唐代李益《塞下曲》中“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一句,突显了报国不惜身是军人永远的价值追求。清末杰出女革命家秋瑾在《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中“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的豪迈诗句,更激励不少须眉志士忘死舍生。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开篇就指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气贯长虹地宣扬了人民军队不怕一切困难实现目标的理想信念。

军旅诗词中,边关独特的风景美不胜收。高适的“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其中边关的景色苍茫辽阔,境界浩大。而在崔颢诗“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边关的风景又是如此奇险壮丽、美轮美奂。王昌龄的“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平沙万里余,飞鸟宿何处。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祖咏的“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却又将一幅幅优美如画的异域风光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心向往之。

军旅诗歌中的乡愁别离也豪情。作为肩负特殊使命的群体,远离家乡、告别亲人和朋友是常有的,表现这一主题的军旅诗词也经久不衰。在这些诗词中有缠绵的儿女情长,有对家人团圆的渴望、亲友分离的不舍,但更多的是乐观豪迈、积极向上的英雄豪情。令狐楚的“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表现了飒爽英姿的将士们告别亲人和朋友,不收失地誓不回头的决心。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以行云流水之笔,写缠绵悱恻之情,出语淡然毫无哀怨,被千古传诵。杜甫诗“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中,守边卫国是志得意满的将军出塞的目的,但字里行间建功封侯的愿望也清晰可见。

军旅诗词不仅是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也是当代军人最为有力的精神支柱,更是我们不朽的铮铮誓言。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它都是军人智慧、勇气与力量的源泉,我们应自觉置身其境、感受其中的武德正能量,推动我们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