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读樊登老师《读懂一本书》之读后感,这本书是樊登老师多年读书积累的经验与干货,旨在教大家选书→读书→讲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①不读书;②只读有用的书;③不知道读哪些书;④不懂选书,把啥书都当作好书;⑤教会你如何讲书。

宗旨是当你讲出一本书的时候,你也读懂了一本书了。另外,此书还可作为一本读书导引,把里面提到的书都读一遍,应该能建立起一些交叉和神经元连接。不说能做到旁征博引,知识库应该会丰富很多。


一、为什么要读书

近了说,书可以解决你当下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生活压力/焦虑/迷茫,不管你面对爱情困扰,职场困惑,创业问题。

当你遇到这些问题,也没有人生导师,那就多读书吧,书是绝大问题的出口,大量的阅读,答案自现

远了说,书读的多了,可以打造你的个人知识IP,你赚的钱永远不会超过你的认知。练就自学能力,提升认知,搭建知识架构,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像最近的董宇辉,那身上散发的知识魅力,强大全面的知识架构,征服了万千国民。

读书可以让你从单向度的人,转变为多向度人。

单向度人是指具有“单面思维”的“单面人”,只知道物质享受而丧失了精神追求,只有物欲,没有灵魂,只屈从现实不能批判现实,即纯然接受现实,盲目接受现实,将自身完全融入现实。最后一句直击我内心啊!从现在开始,多读书,每周一本,一年52本,十年520本,如果我活到63岁,我就可以读完1560本书,如果我活到83岁,我就可以读完2600本书,想想都觉得特别地开心。

多向度人思维体系需要三大支柱:事实、逻辑、批判性思维。同时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性能力和享受生活的感性能力。

让我们一起读书,沉浸式的读书,不断有目标导向地进行体会与探索,以主人翁的意识去找一本好书的意义和脉络,让书有价值的内容和自己的大脑多次“摩擦”,理清结构和逻辑,叉车立足够多的交叉和神经元连接,而后把所有的知识连接建立起来,让大脑更强健。


二、怎样才算读懂一本书

当你能找到一本书的使命,骨架,纲领,并找出他的论证过程。然后将这本书的主旨内容有条理的讲给别人听,那么,你基本已经读懂这本书了。如果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并运用在你的生活中,那么,你已经吃透这本书了,消化吸收了。

要读懂一本书,刚开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尤其是一些专业性稍微强一点的书,这时候不要着急,先丰富自己的理解力池子,慢慢地攻城略地。

1.经济学知识,一定要掌握,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可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2.心理学知识,了解人类动机的不二法门,关乎夫妻关系,亲子关性,社会关系的知识。《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思考快与慢》

3.国学常识,古代经典作品统称为国学,国学很美,视情况选读。

《论语》讲述仁义礼智信,安身立命。《道德经》,《庄子》练就心胸宽广,悲天悯人,养生之道。《孟子》养浩然之气,君子求学之道。如果还有兴趣,可以读《荀子》,《孙子兵法》,《韩非子》,《墨子》

4.管理学知识,处理当代人际关系的学科,如何提升领导力,怎么带团队,求增长,会创新,诸如此类,读一些近的评价好的书籍。《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掌控谈话》《可复制的领导力》都很好,有效助你处理好人际关系(也就是说话、情绪反应、行动等相关问题)。

5.逻辑学知识,研究事物的演译,推理,规纳。教你如何有效论证,有效提问,寻找逻辑漏洞。《思维与立场》练就批判性思维。

6.哲学知识,开阔眼界,提升认知层次,超脱于现实。

流派和人:柏拉图、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维特根斯坦、萨特、海德格尔

入门书《生活的哲学》哲学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学会提问》《思辨与立场》《哲学起步》《西方哲学史》

7.人生经验,《人生海海》人“生而顽强”,《都挺好》《这不是你的错》原生家庭的和解。《科学史》《世界观》整个人类怎样一步步从蒙昧走到今天。

自古以来学习的都是知识,经验,感受,除了以上七个方面,还可学习法学,伦理学,生物学,如果这些都太难,那就从历史,人文,传记开始读,先培养阅读兴趣,再慢慢深入,搭建自己的理解力池子。

17分钟读懂一本书(读懂一本书5个基本要素)(1)

理解力池子思维导图

余生很长,足够你读很多的书籍。啥时候开始都不晚,因为哪怕只有一周一天,都可以学到东西。

读书五大误解

1.读书无用,花几小时或几天掌握别人几十年的智慧,很有用,非常必要

2.只求有用,把书作为解决问题的催化剂和助力,不能完全功利化的依赖书,比如读哲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当我们不知道读什么的时候就把书里提到的领域都读一下,避免上我们不知道自己该知道什么,而停留在自己认同的那个层面,也就是邓宁-克鲁格效应,对自己存在认知偏差,不知道自己的无知。

3.读不懂的书,不要着急,不要气馁,这并不是个固定状态,可以先读同类简单书籍,慢慢提升“储量技能”。

4.读书不是私事,交流才能突破舒适圈。

5.自己读就好?把书讲给别人听,以人为镜,有助于你吃透一本书。

17分钟读懂一本书(读懂一本书5个基本要素)(2)

读书五大误解

三、选书原则

通俗说,能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增长见识就是好书。

具体说,1.工具性;2.新的理念;3.实用性;4.科学性。

其中,科学性是选书第一标准,分别从工具性和现实性两个角度出发。

工具性:能很好地解释现有情况,为我所用。《世界观》托勒密认为行星绕着地球转,现在看来这并不正确,这就叫哲学事实,另一种事实叫观察性事实。表面看全是对的,这种就叫工具性科学,它并不是事实和真相,它是个实证工具。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看到了事实,后来又出现了开普勒,挑战了正圆和匀速运动理论。然后牛顿开始算每一个瞬时点的速度,而后就有了微积分,才慢慢有了牛顿三定律,三定律奠定了我们的世界观。

现实性:没有绝对的科学性,牛顿的世界观,他自己也说只是工具,而非科学。

科学是开放的,天落陨石,催眠真的有效,针灸是科学的,这三个是后来被证实是科学的。

读具有建设性的好书,不要追求极致的科学性,在当时科学背景下,规纳得不错的就值得学习,学会作者的智慧。《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活好》这些书读完都会有感悟和启发。

一本好书如同导航一样,给你搜索一条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经营者养成笔记》,好书的3点标准,①带来新的意义;②产生强烈的动力;③带来改变,意义、行动、改变三者有其一,即具有科学性或建设性。

17分钟读懂一本书(读懂一本书5个基本要素)(3)

选书原则

好书都自带使命,以下几点帮你选本好书,好的出版机构对品牌负责,严选内容,有学术背景的作者会倾其一生研究的精华于书里,比尔盖次推荐的书值得读,好书里提到的书《瓦尔登湖》,参考书里的书,从一本好书切入,好书带好书,这样就能解决一个个真问题,也就是好书存在的使命。

17分钟读懂一本书(读懂一本书5个基本要素)(4)

选书原则

书中自有黄金屋,《革命清单》论证“无知之错”“无能之错”的后果,结论是做事情需要列清单,在工作中不断梳理,不断累积,不断进步。

《思辨与立场》提出没有批判性思维会怎样?思维的三重境界,①底层从不反思,自己永远是对的;②中层人反思,但老觉得别人不对;③顶级反思自己,让自己思维不断进步。这本书陈列问题,解决问题,有严谨的论证过程,绝对是好书,值得-读。

四、讲书准备

①选一本好书,通读,解构一本书,然后过一周,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书中主要观点及脉络,组织演讲稿。

读书需要连贯,才能找到乐趣和快感,不要被陌生字、人名、地名打断,读的时候也不要玩手机。

带着目的阅读:遇到问题需要解决,从书中找到问题,解决办法,有力案例,论证过程。

自由阅读:探寻未知的知识和领域,慢慢搜寻,解放又一片丈脑区域,大量的脑力摩擦会带意外的惊喜,先积累再精简,厚积薄发。

开宗明义,找出书的使命,《论语》解决一个人怎么安身立命,仁义礼智信,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君臣关系,内心关系,自行对号入座即可。

《他人的力量》解决人际关系的问题,打造第四层人际关系,借助他人力量的方法,分类。

《反脆弱》解决从不确定(黑天鹅事件)中获益,把人生中不好的事情变成好事,修练人生智慧。从书中不同的位置找到书的主题,《人生海海》关于人生的悲悯和顽强,《红楼梦》关于每个人都有年轻时候的烦恼,工具书则开篇就会点题。书的顺序通常为主题定义→探讨解决方案,如《幸福的方法》首先定义不同人不同的幸福观。

熟悉写作背景:领域以往的讨论和研究,结论等。意义是开阔眼界,了解现状,也有例外,《掌控谈话》直奔主题。

最有价值的部分:工具类,《思辨与立场》主题→如何获得思辨性、批判性思维→要有思维的公平性与勇敢性→罗列解决方案(大量论据,如统计数字、对比实验、长期跟踪的调查结果、案例等);故事类《苏东坡传》《列奥纳多·达芬奇》叙述的就是过程,主人公一生经历的重要价段,没有解决方案。

画龙点睛,一句话总结升华价值,点明这本书的意义,达到的效果。

辨论赛,一辩(定义)→二辩(逻辑背景)→三辩(事实案例)→四辩(总结陈词),四辩主是意义和拔高,容易得最佳辩手,半部《论语》治天下,主题宽泛,普适(家庭、职场、国家、心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公式,在所有地方都用得上,找到问题→看现状→看作者解决方法→看论证过程。《西游记》主题普度众生,大闹天宫交代人物性格能力,问题(唐僧发现有大乘佛法)→取经,普度众生→过程(九九八十一难)。《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主题世界上有两种游戏→定义有限游戏→论证(苏东波无限,无论去哪,都活得快乐精致,章惇有限,当宰相)→结论(世上有且只有一种无限游戏)

找到书中精华部分:

①概念被清晰界定:《反脆弱》不确定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反而更好,叫反脆弱;

②问题很严重:能说服读者,也是作者的着力点,《增长黑客》低成本地实现暴发式增长,《清单革命》没有清单容易酿成大祸,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掌控淡话》人质被劫持,沟通非常重要,《苏东坡传》不读的话,文学水平属于比较低的层次,《最好的告别》每个人人生的最后那一关是怎么过的,大部分人都是因为摔了一跤,《谷物大脑》面食吃得太多,容易导致阿尔茨海默证。

③解释令你意外:《这书能让你戒烟》戒烟是轻松愉悦的,不要调动毅力,靠的是认知,认识抽烟的危害

④递进关系:解释大范围→深究一个细节→深入研究,剖析背后的含义,层层递进,越挖越深,一环扣一环。《世界观》亚里士多德是怎么构造整个人类的世界观→叙述人类如何走上科学→托密勒→哥白尼→第谷→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量子力学,内容层层递进,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深入。

⑤转折关系:《苏东坡传》乌台诗案→黄冈→回京,由顺到逆,再到顺,从得意轻狂到经受痛苦,纠结反思后人生得到升华。

⑥不同侧面彰显价值:《清单革命》论证在不同行业里怎么使用清单,《心流》在生活的各个方向和层面列举心流的应用(体育、艺术、商业、生活方式)

⑦心灵冲击:《活好》内心为之一震的句子,触动内心的内容,精彩的文字,精彩的故事,相当于书的“肌肉”

⑧奇闻逸事:《苏东坡传》生活拮据,每月把钱分30串挂房梁,每天用一串当花销。

以上八点可作为讲书准备,平日不断积累,从中取舍,丰富自己的知识库,讲书时才能旁征博引。

17分钟读懂一本书(读懂一本书5个基本要素)(5)

解构-本书

17分钟读懂一本书(读懂一本书5个基本要素)(6)

讲书准备

当一本书读完之后,我们就把这本书讲给别人听吧

①讲书两大原则,一是以书为据,别跑偏,开始和结尾可以加一些技巧串词,核心内容一定依据图书的脉络结构;二是再创作,不是单纯摘要,摘要指把书的要点从头到尾念一遍,“化学讲书”把内容重新创作,在尊作原作的前提下,把复杂的内容简单生动化,这就是个好老师,用同理心感受别人的知识盲区,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能听懂。

原文写的特别好的时候,可以念出来,保持科学性,不能出错,很美很诗意的原文也可以念。比例不要超10%,用精彩的原文做结尾。

利用故事讲道理,联想,列举等延伸论证书中观点。

切忌改变书中观点,如果加入自己的观点,需说明是个人思考,仅供大家参考。

遵循原书逻辑,有目的地侧重,可以用书中最有价值和有趣的内容开场,但整个论证过程按照章节顺序。

讲书最重要的步骤是构建坡道,①书里的内容;②自己的经验;③自己的故事。

用书中最打动人的点入手,引起听众重视,然后慢慢顺着延展即可。《掌控谈话》切入点,反其道而行,想办法让对方说“不”,《高效演讲》可作为延伸阅读。

一上来就要直击主题,引起注意,《增长黑客》价值点:如何低成本实现爆发式增长。

找坡道,书中找,如《清单革命》,《即兴演讲》你身边有没有遇到说话没有重点的人?《这书能让你戒烟》你觉得戒烟需要毅力吗?《活好》你有没有和一百岁的老人聊过天?

选取重要章节,陈述整体结构。坡道→背景信息(学术现状,科学进展),《增长黑客》,好产品→增长杠杆→落实(获客、激活、留存、变现)。《掌控谈话》“有些谈话,你不得不掌控”

不写讲稿或书摘,用思维导图+关键字和页码五、讲书能力培养与锻炼和准备

讲之前复盘思维导图,重新熟悉内容,打动的点→论证过程(角度、递进、例子、故事、实验等)捋遍思路,由内而外的梳理内容。

调整心态,不取悦听众,“送礼物”的心态,收放自如,淡定坦然,平静且坚定。曾梵志画家,正念大师卡巴金,开头+坡道→顺着讲,记不得查阅一下也无妨。

互动,爱,勇于上台实践,找愿意互动的人互动,我从来不比任何人差,我也不比任何人强,我们大家是平等的。

当听众认知水平高于你,不用当心,每个人都有知识盲区,教学相长,爱学习的人都是虚怀若谷的,可以站在听众角度思考问题,预判效果,这也就是同理心。

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优秀电影(学习人物讲话节奏,人物表现力)《勇敢的心》《电影30分》演讲节奏方法,高级和幽默。积攒足够多,并刻意练习,才能产生创造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拓展认知边界,“先学再有兴趣”先撕开一个“知识的缺口”,发现新的知识,不要局限自己的知识和人生,延展《能力陷阱》,小心存量陷阱,丰富自己的书单。

刻意练习=时间x积累,《大汗之国》《机械宇宙》讲的是牛顿的科学发现之旅,牛顿和皇家学会的那一段历史。有点难,首先是宇宙运行轨道,然后是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第谷到开普勒,然后是中世纪文化,风气,残忍的生存状态,很愚昧。延展阅读《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世界观》,脑子里面有了基础知识积累后,读书就会特别快,只要找和以前认知不一样,新奇的地方就行,也能更快的找到有价值的地方。脑子里面东西越多,你越能够联系起来。

为知识松绑,阅读是一件需要毅力的事情,花钱花时间花精力,需要做深度思考,阅读不能偷懒,眼看–大脑识别–解码–传输到神经元存储–拿出来运用,讲书则是识别-解码-过滤-记忆-翻译-提取信息一起。

学习需要走出阅读舒适圈,分享需要筛选-过滤-选择,理解-思考-验证-表述-传播,把自己说服了再去说给别人听,读过100本书后,速度会越来越快,把书中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知识不会因为分享和零。

讲书必备能力:

1.逻辑思维能力,前提-假设-论证-论点-论据-结论主题,论证要么归纳,要么演绎。归纳:太阳明天会从东边升起,延展《思辨与立场》。

2.大局观,书本的大框架,解决的问题(使命),论证及推理过程,假设及推理,结论的意义。

3.语言能力,简洁,幽默,说服力,简洁:为自己和别人节省认知成本,毕加索一笔勾勒出现货形象,只有深刻的理解作为基层才能做到简洁;幽默:不用刻意幽默,好好说话就行,偶尔合适的时候幽默一下即可;说服力:看优秀电影《阿甘正传》《勇敢的心》看台词和表演节奏,阅读好的文字作品,如黑格尔等。

4.同理心,同理心就是感同身受,换位思考,想他人所想。

5.爱,把分享知识能带给别人改变作为第一要务,收入,收听率放在其次,会不那么脆弱,更容易坚持下去。

总结:锻炼发声,控场,幽默成人等,多实战,多加刻意练习,有“将然”之心,调整好心态,提升语言组织能力,不断拓展认知边界。

“将然”的心:表现力技高一筹,内容道高一尺,见解,思维方式别处心裁,听众需要被“碾压”的感觉。很多人有一颗获取知识的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区。

运用讲书把自己变成“瑞士军刀”,做到一点突出(专业领域),其他也不弱(营销/沟通/管理/亲自/投资)。

17分钟读懂一本书(读懂一本书5个基本要素)(7)

讲书必备能力

,